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临夏实践”(下)

发布时间:2020-08-14 10:03:21     

立体创新织就民族地区“平安网”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临夏实践”(下)

  

  广河县三甲集社区警务室打造枫桥式警务室(7 月 10 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摄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问题、新情况,临夏州以打造“全科网格”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责任清单和奖励保障机制,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打造“一个组织框架、一张基础网格、一支网格队伍、一套信息系统、一套管理制度”的网格架构,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专兼职网格管理员队伍,全面建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大城市、小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触角向每个角落延伸。通过“互联网+社会治理”,打造网格化、提高精准度,让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从单一管理到社会共治转变,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模式的 “转型升级”,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小社区”托起惠民“大服务”

  今年4月,永靖县刘家峡镇新西社区居民甘某与金某因修理地下水管破损,工资分配不合理一事发生纠纷,经社区网片长、网格长和网格员的多方调解,最终甘某愿意支付500元现金作为金某的劳动报酬,达成和解,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类似这样的事情,新西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遇到,并都会积极地一 一有效予以解决。

  刘家峡镇因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被称为“江南水乡,魅力小镇”。近年来,这里社会秩序良好,群众满意度高,而这平安和谐景象的背后是社会治理的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党建引领加强了网格“主心骨”,刘家峡镇以各居民小区和独栋居民楼为单位,划分出网格100个,相应成立党小组,按网格摸排登记党员4880名,在“三位一体”信息采集、小区疫情防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聚焦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依托乡镇——社区——物业——小区——居民依次层层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镇“网络”、社区“网片”、小区“网格”、户“网点”的四级联防联控网格化管理机制。

  网格员林道斌是一位退休工人,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小区居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林叔”,小区里的刘某属于易肇事肇祸的重度精神病患者,家中无人照料,长期以来,刘某就成了“林叔”口中“我的娃”。

  近年来,古城社区紧紧依托创建“扶老助残”品牌社区,定期对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开展心理辅导、生活帮助等“一对一”服务,特别是失独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和残疾人家庭。

  “社区干部比亲人还亲。”近日,居民史爱美在社区干部为她上门帮助料理家务后激动地说。

  刘家峡镇将治安联防、劳务输转服务、志愿者服务、社工服务,作为扩大社区服务内容的自选动作,设立9个社区劳务工作站,成立9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登记注册城市社区志愿者1500多名,共开展各类型志愿服务活动70多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3万多小时,确保居民的烦心事有人管、揪心事有人理、困难事有人帮。

“小网格”助力服务“大民生”

  近日,在康乐县附城镇新治街农林局职工居民小区,新安装的一块手掌大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视频,给居民们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

  “外人乱串乱进,行人急了会把楼道当厕所上。”提起以前的管理和环境,居民张阿姨还忘不了曾经的苦恼。

  张阿姨说的小区昔日的情景,就是处在“三无”状态下。据了解,以前在新治街社区辖区内有42个这样的“三无”小区。新治街社区地处县城中心,现有常住人口近2万人,6827户;辖区共分19个居住片区。大小住宅楼58栋,居民住宅片区6个。

  今年以来,结合疫情防控,新治街社区对辖区内42个“三无”小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集中清理陈年垃圾等废弃物品,使“三无”小区整体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形成从无人管理到网格精细化管理的改变。逐步建立起党建+派出所+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小区网格员,“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管理工作跨出新的一步。

  “我家水管道有漏水,希望物业尽快修理。”

  “已经安排维修,并将进行整楼隐患排查。”

  7月25日,记者在附城镇嘉兴润园小区的“说事墙”和“回音壁”的上,所看到的居民和物业之间这样的互动内容。

  社区建有群众说事墙、宣传栏,定期公示社区事务和各种宣传教育资料,评议社区居民所关心的话题等。前几年,由于暖气不热,环境差等因素, 住户意见很大。最后由业主委员会自己组建了物业公司, 在这个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服务更到位,居民也更满意。

  近年来,附城镇实现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人尽其责,力求做到网格员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社区、派出所、物业”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将网格员和物业、派出所民警等人的联系方式制作为网格员公示牌,安置在小区内醒目位置,形成社区群众“有话跟我说,有事找我办,有难找我帮”的服务联系新格局。

“小黄人”心系社会“大平安”

  7月6日,一大早,看到天气有雨,积石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陕玉才带早早好雨衣,去吹麻滩小学学校门口值班。他这样的“值守”每天有四次,风雨无阻,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小黄人”叔叔。

  在暖心的“护学岗”上,民警们默默成为孩子们的“守护神”。为改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全力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道路交通安全,2019年3月以来,积石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率先在全州设置执勤“护学岗”。为了加强 “护学岗”的警力,护岗民警每天早、中、晚提前10分钟到吹麻滩小学、移民中学等中小学校门口及周边重要路段进行交通管制,指挥分流车辆、接送学生的车辆有序停放、引导学生过马路,定岗定人,确保高峰期学校周边交通秩序井然,努力为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这些“护学岗”民警每天风雨无阻地为孩子们守护着平安,已成为积石山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积石山县将服务的大门向百姓敞开,将治理的触角向基层延伸,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小小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凸显“小网格,大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小羊棚” 做好产业“大文章”

  “我报名申请发展羊棚养殖业”

  “羊棚的分配还是抓阄形式好,这样阳光透明”

  ……

  7月8日,在广河县三甲集镇三甲集社区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原来这里在是举行“村民知情大会”,这次会的主题是讨论畜牧养殖这一村里的“头等大事”。

  三甲集社区结合山区群众搬迁后就业难的问题,及时谋出路,想对策,通过修建养殖场搞畜牧养殖。在魏家坪、新庄坪养殖场共修建养殖大棚202座,牛羊养殖达202户,有512人发展规模养殖。

  三甲集社区结合“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搬迁一户、就业跟进一户”的思路,对众3835名劳动力情况进行分类,建立了劳务档案,实行“一户一策”菜单选项,对搬迁后的2161名剩余劳动力,通过6种就业模式解决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除了搞畜牧养殖,还有依托经济开发区企业安置就业、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转解决就业、利用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等。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一项增收门路,每户至少一人能够稳定就业。

  “有空回来看看家乡的变化哦……”现在,家住三甲集社区二期小区的45岁的马丽娜已结开始在微信上使用文字和朋友聊天了,而未搬迁之前,她只能视频或者语音和对方交流。马丽娜说,这些都受益于社区举办的“四点半课堂”。

  2018年5月,在社区的积极协调下,来自西北师大的7名实习生,在这里开展志愿活动,他们开办培训辅导班,为“后进”学生辅导学习的同时进行文盲群众扫盲,每天1小时,周末6小时,坚持不懈。半年来共办班11期,500多人从中受益。同时,志愿者们还上门对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自立、创业。

  社会治理,重在践行,贵在探索。临夏州自2019年制定《关于推进全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来,健全领导责任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加强人财物保障,围绕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要种好社会治理的这块‘试验田’,努力探索一套科学的、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临夏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魏贺生说,临夏州在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同时,鼓励各县(市)结合区域特点,大胆探索实践,创造新鲜经验,努力打造符合本县(市)实际、具有市域特色的社会治理的“示范城”,为全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