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多项措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嘉峪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以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契机,努力探索具有嘉峪关市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上下贯通 健全机制
将社会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小机关、大网格、强基层、全覆盖的群团组织体系。健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市级统筹协调、街道郊区及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社区镇村强基固本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建立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富有效率的三级纵向治理架构。完善“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跨领域矛盾风险综合治理机制。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划分网格,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网格力量,打造“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服务管理网格体系。
左右联动 重组布局
推动社会治理数据大整合,深入实施“雪亮工程”等信息化、智能化项目建设,实现棋盘式布警、网络化巡逻、全天候防控无缝衔接。建强专业化应急处突队伍,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的应急指挥模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推进市、街道(郊区)、镇(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融合,诉调对接中心与诉讼服务中心融合。建立“心理人才库”,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依托街道(郊区)、镇(社区)建设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站),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全域合力 创新模式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推动社会化治理相关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完善,建立科学完备的市域法律规范体系。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全面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建设,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结合“智慧嘉峪关”“数字嘉峪关”建设,打通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间的信息壁垒,构建覆盖全域、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灵活服务的数据资源共享体,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多点融合 拓展载体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四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构建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四个双向”机制,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三大围墙”,凝聚基层治理的党组织合力。以“两张清单”聚焦基层党员群众需求,全面梳理街道社区、驻辖区单位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双向互动、精准匹配,探索完善“三社联动”基层治理新途径,完善社区“两委”委员联系网格员、楼栋(院落)长制度,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强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巩固加强“12345”热线工作,推动部门联动、一体办理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变社区“坐班制”为“值班制”,设立“值班岗”和“走访岗”,以“微服务”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改善基层社会“微循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首席记者 苗丰俊 通讯员 侯月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