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高台县南华镇的祁连庄园葡萄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时节,串串晶莹的果实与远处祁连雪山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独具西北风情的丰收画卷。
作为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的领军企业和主力军,成立于2001年的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已拥有年产万吨的现代化生产线和6000平方米的地下酒窖,该公司生产的冰葡萄酒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成功出口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实现了甘肃葡萄酒出口零的突破。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北纬38度,一个神奇的纬度,分布着全球知名的葡萄酒产区。而祁连庄园葡萄种植基地恰好在这生长带上。
祁连庄园是上世纪90年代由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响应国家天然林保护政策转产开发的葡萄庄园,面积2.5万亩。庄园地处高台县,北邻巴丹吉林沙漠,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高,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有利于葡萄树扎根生长。同时,紧依祁连山北坡,局部的小气候环境恰巧成为国内少有的适合种植冰葡萄酒原料的区域。
非农户散收的方式则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真材实料。庄园所用肥料,均采购自周边农家、农场草场,经检测、发酵后有机施加,灌溉用水是经深层土壤自然过滤的祁连山雪水。
这般精心培育的葡萄,不仅是酿造美酒的优质原料,其本身也蕴藏着丰富价值。
王志斌向采访组介绍企业获奖荣誉和发明专利等有关情况。高台县委宣传部供图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对的。”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王志斌解释道:“葡萄的营养精华多在皮与籽中,它们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黄酮醇等多种抗氧化营养素。”
这份对葡萄原料价值的深刻认知,也成为祁连葡萄酒业坚守“好原料配好技术”的初心,为后续酿造环节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技术是“酿出来的”
走进祁连庄园的地下藏酒室,令人感到震撼的,不是整齐排列的800多个进口橡木桶,而是角落里挂满三面墙壁的荣誉奖状和发明专利证书。
指着其中一张荣誉奖状,王志斌介绍,2003年,酒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研制出冰白葡萄酒和冰红葡萄酒,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填补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祁连庄园的地下藏酒室。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摄
自企业成立以来,逐步引进国际先进的酿酒技术与设备,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探索新技术与产品。
同时,祁连酒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强化招商引资,不断扩大示范引领效应,着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在促进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中助力当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现在,该公司已拥有专业灌装线2条,年生产能力1万吨,储酒能力2万吨。研制的冰白、冰红葡萄酒凭借高质量和差异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获奖不断。
“目前,我们产品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7个、外观设计专利5个,拥有注册商标42个,先后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王志斌说。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张瑞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