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甘肃省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24 13:43:23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这是一次重走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的铸魂之旅,这是一场用脚步丈量信仰、用汗水除去迷茫的精神洗礼。

  7月17日至23日,由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军区战备建设局主办,兰州工业学院承办的第五届甘肃省大学生军事训练营成功举办。在为期7天的训练活动中,来自全省各高校的200余名大学生,打起背包、扛起旗帜,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共同追寻红色历史、体悟信仰力量。

AQEY八版专题,文配图(样式见版面)((33706117)-20240724134205

开营仪式合影。

踏上长征路——在历史追问中读懂信仰

  1935年9月,红军用血肉之躯,突破了天险腊子口。时隔89年,200余名大学生站在这仅8米宽的隘口前,仰望两侧刀劈斧削般的绝壁,感慨万千。

  烈日炎炎下,青年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军,途中连续进行了传递口令、防空中袭扰、通过染毒地段和炮火封锁区等战术课目训练,很多学生累得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上午训练结束时,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学生郭童童中暑昏迷,队医及时施救,并建议她不再参加下午的训练,但她坚定地回答:“我不能掉队,必须咬牙跟上,这可是红军前辈走过的道路。”

  行进中,队伍中一名同学的提问,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当年红军通过腊子口,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处境之险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和我们年龄相仿的红军战士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走下去?”

  一路走来,年轻学子逐渐找到了答案。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时,一位学生说,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出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战争奇迹,一定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风雨如磐、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信仰始终是不灭的灯塔,有了信仰才有了胜利的信心。走近长征、了解长征,长征精神才会植根于心。”兰州工业学院带队教师解浩介绍说,经过实地重走长征路、聆听革命先辈感人故事,学生们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AQEY八版专题,文配图(样式见版面)((33706119)-20240724134159

队列训练。

走进训练场——在实战体验中绽放青春

  7月22日,阴雨连绵。在甘肃省陇南军分区综合训练基地实弹射击场上,刚刚结束体验射击的学生们纷纷“秀”起了成绩。第一次摸到真枪的大学生贾春亮激动地说:“握枪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个真正的士兵。”

  训练营营长辛国强介绍,活动按照真训、真练、真考的原则,安排了轻武器操作、投弹、战术、战场救护等8个训练课目,确保军事训练营保持军味,体现战味,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考核成绩表。

  训练间隙,来自武警部队的3名大学生官兵走上讲台,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参军入伍的体会。听完大学生官兵的事迹报告,有几名大学生自豪地说,他们已经报名并通过了审核,此行目的就是提前感受军营生活,没想到收获远远超过预期。

  在救护训练场,一些学生看着用三角巾包扎的“伤员”样子,忍俊不禁。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李凤鸣,当即给大家娓娓道出自己执行任务时组织自救互救的真实经历,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战场的残酷。

  “刚刚投完手榴弹,就来爬铁丝网……”兰州交通大学学生鲁珍福在战术训练中,时而卧倒匍匐、时而快速跃进,完成动作后兴奋地说:“听着远处其他同学打靶的枪声,感觉自己像真的上了战场一样。”

AQEY八版专题,文配图(样式见版面)((33706121)-20240724134148

模拟长征拉练。

站上宣讲台——在薪火相传中系好“第一粒扣子”

  大学生张彦雄家庭条件优越,之前,他认为享受当下生活才是要紧事。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训练营教导员张捷认为,青年学生一定要系好人生理想信念的“第一粒扣子”,在薪火相传的责任担当中端正价值取向。

  军事训练营的课目设置中,军地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思想教育与行动规范、价值引导与个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学子在追寻先辈足迹中感悟初心,在讨论交流中明确责任担当。

  走过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每位青年学生都在汲取精神的滋养和力量。

  完成五公里长征拉练后,张彦雄累得气喘吁吁,双脚发软,情绪激动地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很多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从小到大我听了无数遍,但根本没往心里去。这七天以来,我的内心越来越不安,越来越愧疚,今后我一定会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

  在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训练营师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追求真理,笃志勤勉……”誓言铿锵有力。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王子楚坚定地说:“在这片红色革命热土,接受的思想洗礼让我今生难忘,我会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把这些精神带回我的学校,带到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AQEY八版专题,文配图(样式见版面)((33706123)-20240724134142

实弹射击训练。

  甘肃省大学生军事训练营于2017年起开始举办,每届聚焦一个主题,通过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相结合、实地见学与训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掌握军事知识、传承军队优良传统,全面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参军热情,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达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目的。

感 言

尚伟(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古语有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里,那些模糊的老照片、简陋的草鞋、老旧的步枪 ……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风雨历程,仿佛都在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忘却,前行更需努力。

  杨芷欣(兰州大学学生):身着迷彩服,踏上长征路,心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革命前辈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军事训练营只有短短7天,但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当年红军战士没有先进武器装备,没有充足后勤保障,却赢得最后的胜利,我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马婉芸(甘肃农业大学学生):以前觉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只是句口号,现在才知 道这就是军人的真实写照。不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岁月静好,军人刻苦训练,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玉荣(西北师范大学学生):这次活动是我青春备忘录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收获的不仅是行军拉练时拼上全力也不愿掉队的坚毅,更有熟悉军人生活中了解到的自身差距。我想,这次活动的收获一定会转化为我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