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寒夜里“穿针引线”的夜行军团

发布时间:2024-02-05 00:22:45     来源:甘肃法治报

  “今晚雪还在下,大家扒车时一定要扒牢站稳,扒之前把车梯上的雪清理一下……”出务干活前调车长高延祥再次提醒组内人员要注意作业安全。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20时20分,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已经持续下了一整天的雪。在武威南车站调车场里有这样一群铁路人,随着春运的开启,他们每天奔波在站场股道间,在寒风朔雪中守护着兰新铁路的货物列车运输安全正点。

  “41007次,1时10分编好。”凌晨1点多,调车场里依旧灯火通明,丙二调调车长高延祥接到连结员防溜措施设置良好的汇报后,拿起报话机向调度楼作了汇报,这也是他们今晚第6列编好的货车。

  有着51年安全生产成绩的武威南车站丙班二调调车人员,2022年被评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在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行业中,他们需要长时间露天作业,整天围着冰冷的车辆转,将同方向的货物编组在一起,他们也是人们俗称的“钩子手”。

  此时夜间温度将近零下20℃,给室外作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作业人员不仅要面对低温降雪的天气,还要克服积雪难行和衣物笨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

  “十车十车、五车五车、三车三车、接近连挂……停车!”随着“咣当”的一声,两节车车钩互相撞击、反扣、连接、闭合,车钩钩销落锁,加挂完成。

  现在已是凌晨4点多,此时此刻,气温已经低到了极点,好像无论穿多厚的衣服都会被这股寒风吹透。只见高延祥的帽子、脖套上早已挂上了一层冰霜。

  “我们的鞋是大一个号的,可以垫一个发热鞋垫,再放一个普通鞋垫,这样才能不冻脚,没有这个发热鞋垫,一晚上很难坚持下来。”高延祥看着保暖防寒鞋跺了几下脚说。

  “二次确认,二调牵一线去上发场九道调车信号好了,连结员已上车,推进!”这是这批计划的最后一钩,连结员李鑫双手紧抓车梯,凝视着前方,预计停车的位置。呼呼的北风刮在脸上,就像鞭子抽打在身上一样阵阵裂痛。在这萧萧的寒风中,伴随着对讲机发出的“滴...滴...滴...”声。

  运行中车列最高速度接近40公里,经过道岔区时,车辆的剧烈抖动让他们不得不双手用力抓紧车梯。他们日积月累的经验,也让他们能准确判断停留的车辆与运行中车辆之间的距离,并及时汇报显示“十、五、三”车距离。

  这列车编好后,正好有10分钟的间休时间,大家来到了调车组间休室,打开保温杯里的姜茶,暖暖的热气与这寒冷的黑夜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口热茶,再吃上一口从家里带的麻花、油果子,他们紧绷的心瞬间轻松了许多。

  “去年年底除了调车场1道和20道外,我们在其余18条股道里安装了停车器和防溜器,这样在作业中减少了设置防溜、撤除防溜的环节,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编组一列车的作业时间。”调车长高延祥说。

  设备的改造升级,提高了作业效率,更快的将货物车辆编组成列,正点及时地发往目的地,确保春运物资供应。

  “新计划下来了,抓紧再吃一口,准备继续战斗了。”大家又带上装备,开始在股道里来回穿梭。

  兰新铁路是连接我国东西部最主要的铁路运输大动脉,而武威南车站是兰新铁路上的重要节点性编组站,经由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西行的中欧班列,绝大部分都要从这里经过。

  夜班从20点到早上8点,整整12个小时,不间断作业,每个人将近行走3万步,调动接近上千辆车辆。高延祥和组员们一共编组了13列货车。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努力工作,在春运攻坚战中更是谱写出一曲高昂的青春之歌,为春运“大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