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司法局:“三加强三创新三创建”促进司法行政业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23:38:14     来源:法治甘肃网

以实干开启新征程 用法治护航新发展

——张家川县司法局“三加强三创新三创建”促进司法行政业务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2022年,张家川县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以“三加强三创新三创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结合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围绕焦点、难点问题,配合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委员会进行认真梳理,充分吸收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论证,制定了《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完成了县级层面的立法工作,为有效解决当前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创建整洁、有序、优美、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了法律支撑。

加强乡村依法治理

  针对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对全县近年内的因高价彩礼导致离婚、不赡养老人等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整理了20个离婚案件,10个不赡养老人典型案例编印成小册子、宣传活页,组织律师、公证员、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全县255个行政村,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进行了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陈规陋习,培育树立社会新风尚,真正起到了讲解一个案例思考一个问题,教育一方群众的现实作用。

加强两类人员管理

  加强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衔接管控工作,认真落实“必接必送”制度。办理审前社会调查案件90件,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879人,累计解除矫正772人,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07人及时录入网络信息平台,协同办案平台受理25件,接收刑释人员41人,服务保障亲属远程视频会见狱所服刑人员73人。

创新法治宣传方式

  坚持将创新普法模式作为推进法治宣传工作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结合我县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借助“张家川花儿”文化的独特优势,把法治宣传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创作了法治宣传作品“法雨沁阿阳”一部,通过唱“花儿”,听“花儿”,议“花儿”,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电信诈骗、抵制高价彩礼、薄养厚葬陈规陋习以案释法等主题宣传活动和青少年法治教育360场(次),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让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法治带来的惠民举措,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好评。

创新行政复议事前调解模式

  积极探索“1+1+15+N”行政争议化解模式,即1个专班领导包抓+1个股室负责+15个乡镇综治中心、基层派出所和司法所配合+N个调解主体参与的张家川行政争议化解模式,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前期、解决在萌芽状态。办理阶段发挥化解体系的职能,促使行政复议案件尽量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案件办结后回访当事人对案件的满意度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包抓专班进行分析研判,使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截至目前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7件,其中成功化解4件。

创新法律服务方式

  积极协调县委组织部、县编委办、县人社、县财政等部门,将原甘肃乾鑫律师事务所设立为张家川县法律援助中心,引进远湘律师事务所,填补社会面法律服务空白。广泛宣传《法律援助法》,全力实施法律服务便民工程,联合县武装部建立了17个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络点,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努力做好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律师参与办理各类案件138件,办理认罪认罚案件90件,办理公证22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件。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

  制定下发了《张家川县加强法治乡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新建法治文化广场13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奠定坚实法治基础,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

创建省级行政复议办公室

  县委、县政府高站位推动,把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五有”工作标准,建成了行政复议接待室、听证室、档案室等220平方米的标准化行政复议办公室,建立完善了11项工作制度,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落地。

创建规范化社区矫正监管中心

  认真落实司法部创建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在该局四楼设置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等三区18间功能室,占地520平方米的规范化社区矫正监管中心,配备了VR情景教育、AR人脸识别等10余种电子设备,为新时期社区矫正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硬件支撑,为加强刑释解矫人员无缝衔接管理,推进社区矫正监管及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