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监狱办理无户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交接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2-12-16 16:54:48     来源:甘肃法制报

暖暖司法情护航回归路

——白银监狱办理无户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交接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王刚

实现刑满释放无缝衔接是刑罚执行一体化的工作要求,也是帮助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内容。白银监狱直面刑满释放人员安置交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主动作为,彰显担当,2022年成功办理两起无户籍刑满释放人员安置交接工作,彰显司法为民情怀。

洞察细微厘清所属地在细节处寻找答案

刑满释放人员蒋某从1985年犯罪至今已37年之久,所有法律文书均未显示其户籍相关信息,户籍何时注销、从何地注销成了“无解之谜”。根据档案资料中法院判决书表述其住址为甘肃省临泽县某地,户籍住址不详,无身份证。其他法律文书亦未显示相关户籍信息,与临泽县司法局沟通协调无果,所属司法所界定不清,加之蒋某双下肢瘫痪,后续释放交接、安置帮教工作难以推进。

针对蒋某即将释放,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问题,监狱成立了以分管狱政工作的副监狱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及时调转核查方向,以蒋某原单位金川公司为突破口,安排两名专班民警赴金川公司调取、查阅相关资料。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专班民警联系到了与蒋某当年上班的两名同事,证实了蒋某当时的户籍确实在金川区,但在金川公司镍钴研究院调取相关证明材料时,未查到蒋某的任何信息。单凭以前工友的言辞材料,无法直接证明蒋某的原工作单位及原户籍地,专班民警又先后走访了金川区教育局、金川公司人力资源部,但均无收获,核查工作陷入僵局。

面对现实困境,专班民警坚定工作信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在逐页翻阅了数百份陈旧人事档案后,找到了蒋某1973年工作调动的原始记载资料,至此,终于拿到了至关重要的线索,最终与金川区司法局顺利交接。

跨越三省千里回家路守好刑释最后一公里

刑满释放人员金某自1987年开始陆续在甘肃省内犯罪6次,历次法院判决均显示其户籍地为北京市通县、北京市通州区,但户籍早年被注销,户籍资料缺失,释放时为“三无”人员。白银监狱多次与原户籍地的司法局进行对接,但因时光变迁,当时的户籍地址已不复存在,又未查到新的户籍信息,加之复杂的疫情形势,释放衔接工作面临极大困难。

面对多方压力,经综合考虑并经会议研究,监狱与金某签订了《临时安置协议书》,将金某聘为临时务工人员安置于狱内,每天由狱内值班民警对其进行谈话、安排文娱活动、照顾其生活,切实消除金某思想顾虑,稳定其情绪,同时为推动问题彻底解决争取时间。

为切实查清金某的户籍地,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遣送、无缝对接,监狱抽调精干力量,积极与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胡各庄派出所取得联系,以电话、发函的方式请求协查,最终查到了金某原户籍信息的部分资料,但因年代久远,原户籍档案资料中没有金某照片等能证明其身份的关键信息。为了提供金某历次服刑的相关材料以形成证据链条,民警积极联系北京、青海、甘肃等三省市的五所监狱,通过近千公里的实地走访和十余份函件,调取金某历次服刑的判决、执法文书、释放证明书存根等材料近百份,通过大量资料的比照和相互印证,证实了金某户籍地址为北京市通州区。

确定了户籍地址,但面临复杂的疫情形势,如何安全地完成遣送交接,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监狱的周密安排部署,及时将调取的材料传真至其户籍地派出所,协调办理恢复金某户籍事宜,同时积极联系户籍地司法局、司法所,提前做好交接准备。在做好充分准备后,遣送专车于11月16日直驱至北京通州,为确保防疫安全,车辆除中途加油外,其他时间均未停车,最终驱车19小时、行程1500公里到达北京市通州区。抵京后,遣送民警马不停蹄地带领金某赶往户籍地派出所、村委会等地,办理临时居住证明、恢复户籍等事宜,最终与户籍地司法所完成了交接。

在为金某办理交接手续的时候,他流着泪激动地说:“感谢白银监狱的警官,为了我户籍的事操了很多心,付出了很多,我一定好好珍惜……”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