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惠民跑出社会治理“加速度”
——武威市司法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建庆 通讯员 马成山
近年来,武威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市域社会治理实战作用,有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2021年,武威市获全省法治建设绩效考评第一名。
政治引领增强“统揽力”
武威市司法局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法治武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工作载体,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切实增强社会治理统揽力。统筹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提请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6次,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先后提请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16次,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强基赋能激发“新动力”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武威市司法局不断强化人才、法治、科技支撑,推动政法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为市域社会治理注入不竭动力。加大司法所政策落实遗留问题解决力度,全市105个基层司法所基本完成科级司法所长配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广“马有信调解工作法”,建设完成58个个人调解工作室。三年来,全市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158件。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和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对在册刑满释放人员落实一人一档、动态管理,积极拓宽安置渠道,累计在各类企业和实体安置刑满释放人员375人次。
服务大局凸显“新效能”
在立法权限范围内,遵循“小切口、易操作、能管用”的原则,根据群众期盼、管理急需、服务大局、精准立项,先后推动出台了《武威市城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武威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4部地方性法规和3部政府规章,有效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和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三年来,审查重大决策事项、规范性文件2122件,提出审查意见2543条,参与立法论证55人次,提出审查意见172条。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累计办理“两轻一免”案件2.04万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先后分3批公布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344项。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形成“12346”行政复议改革经验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建成高标准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五个一流”的甘肃“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武威分中心,扎实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801件,接听、解答各类法律问题25100个,群众满意率为100%。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累计培训“法律明白人”4800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52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实抓好法治武威建设各项工作,着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威、法治武威贡献司法行政力量。”武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姜立新说。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