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准严实”四字上下功夫
——临夏监狱纪委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通讯员 文明明
今年以来,临夏监狱纪委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本着“治未病”态度,在“新、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动脑筋、花心思,确保监督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廉政教育突出一个“新”字
临夏监狱围绕监狱廉洁文化建设要求,坚持把以文化人、以文育廉作为有力抓手,把做实“一训”“两清”“一桌签”“见缝插针式警示教育”等作为推动纪委廉政教育工作的载体。
“一训”即为家规家训。纪委组织全狱民警职工辅警开展了晒家规家训活动,用良好家风熏陶自己、感染别人,共同培育忠厚传家久、清廉继世长的良好家风。
“两清”即在监狱《新岸报》开辟“清风”专栏、在监狱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清风临狱·每周廉箴”廉政宣传专栏。这两个专栏成了宣传廉政文化、深化警示教育、及时警示提醒、开展以案释法、以案释纪等方面的有利平台,充分运用新时代话语体系、古代廉洁箴言讲好廉洁故事、传承廉洁文化,让传统廉洁文化建设更加紧跟时代,推动监狱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一桌签”即廉政桌签。监狱纪委将狱属14个科室、6个监区,10个领导岗位廉政风险点制作成“桌牌”形式,做到廉政提醒不“打烊”。针对封闭执勤的现状,临夏监狱采用“见缝插针式的警示教育”方式,今年上半年,先后播放了临夏州纪委录制的典型案例、监狱系统内部案例18场次,较好地做到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风险点排查突出一个“准”字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体民警的纪律监督和检查,精准排查廉政风险点,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临夏监狱紧扣工作实践,通过“自己查”“相互找”“领导点”“组织议”等形式,历时两个多月时间多次对《甘肃省临夏监狱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控体系工作手册》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地修订完善,增加了疫情防控、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罪犯计分考核等方面的风险点,形成了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防控机制,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防控措施。
日常监督突出一个“严”字
临夏监狱纪委始终牢记《党章》赋予的“三项职责和六项经常性工作”,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的职责定位,通过综合运用风险排查、随机检查、重点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深化廉政教育、廉政提醒、廉政谈话、廉政约谈、廉政回复、廉政档案“六项措施”,先后与提拔、转任、调岗、新录用民警廉政谈话100余人次,廉政意见回复21件274人,廉政意见回复否定性意见10件,进一步完善廉政档案75份,招标采购现场监督7次,报备资料监督60余次。同时,充分利用各党支部纪检委员驻在基层的优势,发挥好“前言哨”“探照灯”作用,对于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利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和纪委书记上廉政党课之机,支部书记就“如何主动接受监督”谈认识、表决心,在全监上下营造一种主动接受监督,人人习惯在聚光灯下工作的良好氛围。
推动工作突出一个“实”字
压实日常监督责任,对于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临夏监狱纪委持续整改跟踪问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压茬推进,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从发现问题到下发《问题督办单》,整改部门上报相关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再到监狱纪委“回头看”形成闭环管理,避免整改打折扣、走过场,对于整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做到抓住典型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监狱纪委对职能科室有关业务工作、罪犯外出就医、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共计日常监督检查130余次,发现问题书面反馈50余个、口头反馈60余个,下发《问题督办单》16份、《履责提醒单》1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推动工作做实的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