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推进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9 16:59:40     来源:法治甘肃网

强化法治担当 夯实法治基础

——兰州市推进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丛永忠

近年来,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始终把建好建强司法所作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民心工程,把准“核心点”、抓住“突破点”、找准“落脚点”,强基固本、多措并举,奋力推进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把准“核心点”

坚持司法所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司法所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聚焦先锋引领、人员优化、阵地建设等基础保障,着力打造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司法所队伍。

锻造基层治理“先锋队”。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基层司法所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程”纳入党建工作“书记项目”,坚持以党建带所建,促工作、谋发展,通过在司法所设置独立党支部或组建联合党支部的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实现了司法所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兰州市司法局党组坚持党建引领,有效开展“支部亮牌”“党员亮诺”等品牌项目,构建起党组命题、支部破题、党员答题、群众阅卷的“三题一卷”式“党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有力促进了司法所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市109个司法所中成立党支部的已有98个,并全部实现“八个有”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产生了20个“先锋党支部”、30个“党员先锋岗”。

配强基层治理“战斗员”。聚焦司法所队伍建设短板,坚持力量下沉,为85个基层司法所配备了专职调解员和社区辅助人员159名,确保全市司法所所均1.2人。探索建立县区司法局干部与司法所干部交流制度,选优配强司法所所长,持续改善司法所干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历要求,切实加强司法所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学、比、练、教、干”一体化培训机制,通过司法行政机关进高校、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分级培训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司法所岗位大练兵活动,打造一支“五个过硬”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推动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全市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参加各级培训1500余人次,培训率达到100%。

巩固基层治理“主阵地”。协调发改部门把司法所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统筹推进,升级改造司法所业务用房,新建司法所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120平方米以上,加强人员经费保障,加强业务装备保障,把司法所业务用房建设经费、公用经费、信息智能化建设经费、公务用车经费等纳入县区财政预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经费及时、足额保障到位。

抓住“突破点”

推动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

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标准规范建设、以标准规范管理,持续为提升司法所工作能力水平。

全面规范司法所制度建设标准。根据《甘肃省司法厅关于规范全省基层司法所外观标识的通知》要求,对司法所外观标识等实行统一名称、统一功能、统一设施、统一标识、统一用色的“五统一”,对制度上墙及标识标牌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定做、统一悬挂,全市司法所整体形象焕然一新。从便于服务群众角度考虑,指导各县区对司法所内部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科学设置并统一规范司法所长室、人民调解室、社区矫正宣告室、普法宣传室、档案室等各类功能室,增强场所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规范司法所业务标准。着眼履行新使命新职能,对司法所业务标准进行重新梳理和细化,优化业务工作流程,固化工作标准、实现业务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四统一”,实行司法所工作职能、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工作情况“四公开”,切实提升工作质效。

全面规范司法所智能化标准。持续推进“智慧司法”“智慧矫正”建设,全面完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全市9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司法所实现了信息专网连通,28个司法所配备了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设备。实现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查系统全覆盖,实行视频点名,对社区矫正对象全面督查点名,节假日点名,随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安全稳定情况。

找准“落脚点”

打通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兰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法治为民思想,主动适应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司法所履职服务能力。

准确把握“矛盾不上交”定位,把司法所打造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防火墙”。持续推进人民调解“四张网”建设,主动融入“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治理模式,建立完善矛盾纠纷“线上+线下”“一窗口、一站式”调解机制,打造百家“金牌”个人调解室,确保矛盾纠纷“不上交、不升级、不蔓延、不转移、不输出”。近三年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34321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实现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数量“三提升”,信访总量、民商事案件、民转刑案件数量“三下降”。

准确把握“公共服务”定位,把司法所打造成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持续强化司法所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导1050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工作,全面建成以实体平台为基础、网络平台为支撑、热线平台为补充的“三台融合”发展的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体系,形成“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反馈”的服务闭环,受惠人数达40余万人。

 准确把握“依法治理”定位,把司法所打造成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助推器”。结合法治兰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的贯彻落实,持续靠实普法责任、落实普法任务,司法所开展法治宣传两万余次,受教育面达6百万余人次。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为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建议297条;协助制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238件,解答法律咨询265万人次,指导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有效提升了村(社区)法治化水平。

准确把握“刑事执行”定位,把司法所打造成教育改造的“主战场”。积极开展“两类人员”管理教育帮扶,截至目前,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重新违法犯罪;刑满释放人员帮教率达98%,安置率达90%。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