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铺就回归新生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监狱工作综述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省监狱管理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中秋前夕,酒泉监狱多功能演播大厅异常热闹,从早到晚都是警官们忙碌的身影。一批批罪犯在此录制中秋节亲情帮教视频,一幕幕“云帮教”的重头戏浓情演绎。这是全省监狱系统为有效缓解罪犯的思亲念家情绪、充分发挥亲情在改造罪犯中的感召和激励作用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监狱工作始终坚持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牢监狱工作正确方向,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紧紧围绕“惩罚和改造相结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教育改造宗旨,实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强化政治建警 筑牢政治忠诚
十年来,全省监狱工作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学习“第一议题”,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学习,强化政治建警、筑牢政治忠诚。
酒泉监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宣讲团宣讲辅导报告、专家教授专题辅导、政治轮训、支部研学、“三会一课”、业务培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组织党员民警前往红色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好“铸魂”工程,让初心更坚定,使命更笃行。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先把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选任到适当岗位。落实一线工作机制,坚持警力下沉,落实常态化岗位交流,让民警在多岗位锻炼中提升能力,成长为综合性人才,切实盘活警力。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升民警职工文明素养和社会道德水平。
聚焦标杆典型 讲好监狱故事
十年来,全省各监狱十分注重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既挖掘老典型的新事迹,又积极发现培育推树新典型,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民警不断汲取榜样力量,不断赓续精神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在全省监狱系统营造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氛围,在深入学习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模张树俭先进事迹基础上,深入挖掘宣传模范事迹,涌现出“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马占明、全国政法英模张克彪、“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牛维强、“全省百名新时代政法英模”郝明、石富江、许学东、闫明,“甘肃省劳动模范”何永林、第八届甘肃省道德模范许学东等先进典型,传播向上向善、拼搏担当正能量,展示监狱民警职工良好形象。
坚持依法治监 公正文明执法
十年来,全省监狱系统坚持依法治监,全面深化监狱执法权力运行改革,监狱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
白银监狱狱内封闭执勤民警开展学习 。
牢牢把握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包括刑罚执行、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生活卫生、劳动生产等各方面,覆盖罪犯从入监到出监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做到执法有规范、管理有程序、岗位有标准、工作有流程。加强罪犯收押调配、分级处遇、调监调岗、监管改造管理,严格执行罪犯考核奖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各项法规制度,确保监狱的一切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一切执法活动依照法律实施,不断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推进“阳光警务” 建设“智慧监狱”
十年来,全省各监狱聚焦建设法治监狱目标,大力推进“阳光警务”,依法及时公开监狱执法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完善公示、公开和答复反馈制度,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消除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对监狱执法不公的疑虑,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武威监狱 “范万兵劳模 创新工作室 ”开展工作交流 。
2020年,全省“智慧监狱”建设方案出台实施,推动各监狱加快建设“智慧监狱”建设。至目前,已搭建了以“一云、一中心、一平台、五大体系”为核心的信息体系,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管理平台,新建、对接所有监狱内部各类业务和管理系统,监狱执法业务做到了“单点登录、综合管理、一处录入、全网通用”,实现所有基础数据信息在整个平台的实时共享。建成了省监狱管理局、各监狱两级安防集成和应急指挥平台,形成了基础网络体系,指挥调度统一高效顺畅。完成了网络安全防护和系统运维的系统化,分别建立了省平台系统运维、安防设备运维等平台,分门别类对网络和网内设备实时监测、管控,全面保障全省监狱系统网络和信息安全。
优先办案程序 破解监督难题
甘肃省监狱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法院、检察院、监狱办案网络互联互通,建成监狱减刑假释案件网上录入、网上办理、网上流转、全程留痕的信息化办案模式,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流程,增加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公开透明度,极大地提高了减刑假释案件的办理质量效率。
案件平台流传,关键办案要素全程可控,信息化的可溯源特征,保证每起案件透明办理。特别是对罪犯的考核奖惩、认罪悔罪等认定材料实行网上录入、网上固定、网上留存,全程“痕迹”可追溯,从根本上防范了关键材料失真失范的可能,保证了案件“件件”可倒查,倒逼案件办理质量不断提升。
优先办案程序,刚性固定监狱办案流程。办案程序和各级研究罪犯减刑假释工作会议实行平台技术流程约束,彻底杜绝违反程序提请罪犯减刑假释途径,并构建起普通罪犯减刑假释分监区、监区、科室审核、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公示、征求检察机关意见、监狱长办公会七级模块办案流转,重点罪犯“七级模块办案流转+省监狱管理局提级审核+征求省人民检察院意见”的“7+2”办案模式。
金昌监狱执勤民警换防 。
破解监督难题,实现案件办理严格规范,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在阳光下进行,使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的每一步都公开透明。监狱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成以来,全省监狱累计完成线上办案43000余件。
践行改造宗旨 提升教育质量
十年来,全省监狱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紧紧围绕“惩罚和改造相结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的教育改造宗旨,牢固树立“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减少一份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改造新理念,罪犯思想政治教育入学率达100%,考试合格率、守法守规率、法律常识教育合格率、道德常识教育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全省监狱严格落实司法部“5+1+1”教育改造模式,将每周一列为罪犯集中教育日,从时间上确保罪犯教育落实到位。各监狱在确保“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人员、教育效果”四落实的同时,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以“五个认同”为目标,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罪犯做到“五个认同”。
武都监狱开展罪犯传统文化教育。
各监狱不断深化罪犯的文化知识教育,大力开展脱盲教育和学历教育及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2013年至2021年,全省监狱共有16905名罪犯完成脱盲教育,平均每年有1878人;共有34636名罪犯完成初等教育,平均每年有3848人;共有30741名罪犯完成初级中等教育,平均每年有3415人。2013年至2021年,全省监狱共有4088名罪犯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单科通过人数有2695人,有21人获得大专毕业证书,有5人获得本科毕业证。
全省监狱将罪犯文化教育全部纳入监狱驻地市州整体规划,由地方教育机构重点对监狱罪犯脱盲识字、小学、初中和未成年犯文化素质提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艺术熏陶教育方面给予师资支持,在2022年年底之前将全省罪犯职业技术教育全部纳入监狱驻地市州整体规划。
全省监狱挂牌成立罪犯法律援助工作站,罪犯法律需求得到有力保障。将罪犯法律援助工作作为“为监狱办实事”的重要举措,纳入地方司法行政法律援助体系,全省监狱全部完成监狱法律援助站筹建挂牌,并全面开展工作。
全省监狱依托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对罪犯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2013至2021年,全省监狱共有29413名罪犯获得技术等级证书,平均每年3268人获得证书。不断规范刑释人员回归衔接,使罪犯在走出监狱前能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为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高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