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典范
——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中的“临洮经验”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通讯员 张学调
党的十九大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作为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宪法联系点(省、市),临洮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民主立法,采纳社情民意,充分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为国家及地方立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形成“3+1”工作模式
增强立法联系点的使命感责任感
2002年7月,临洮县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地方立法联系点;2015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2016年5月,被确定为定西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2019年2月,被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确定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联系点,逐步形成了立法联系点工作“3+1”模式。
临洮县基层立法联系点自设立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制定《关于临洮县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质增效的具体办法》,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提出“立法联系点工作应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的工作思路:上连“天线”是指掌握全国,省,市人大每年的立法规划,熟悉法律草案制定的背景、目的和修订的意义。下接“地气”是指对立法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立法联络员意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构建“1+3+X”工作网络:“1”是指县人大常委会的直接领导,“3”是指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36个基层立法联络点、104名立法联络员,“X”是指立法信息采集员、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群众等队伍。不但将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立法建议直达给国家立法机关,还将立法意见征询活动的过程转化为真真切切普法的过程,推动知法、尊法、守法,使立法活动成为践行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探索。
建立“两联系”制度
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更接地气
结合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职责,按照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立足县情实际,组织对《临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联系基层立法联络点、常委会各委室联系基层立法联络员的“两联系”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搭建了县人大常委会主导、基层立法联络点有效延伸、立法联络员和专业人士紧密配合、信息采集点无缝衔接的“金字塔”式工作机制。依托18个“人大代表之家”、97个“人大代表工作室”、36个立法联络点和104名立法联络员,在“书面征求、基层调研、面对面座谈”及倾听“利益各方、专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将立法建议征集与“执法检查、专题视察、工作评议、普法教育”紧密结合,坚持向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通报立法联系点半年(全年)工作情况,充分发挥“彩虹桥”“直通车”作用。
近年来,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工作室)”共征集到立法建议826条,经整理后上报的有739条,有效扩大了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展室,宣传法律法规,全面展示基层立法联系点风采,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涵。
坚持开门问策
确保基层声音直达立法机关
为切实打通基层立法“最后一公里”,确保基层群众的声音能快速、真实、高效地直达各级立法机关,该联系点每5年聘请一批有热情、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加入立法联络员队伍。根据工作需要,今年聘请了23名人大代表担任立法联络员,将立法联络员与人大代表身份有效衔接,使这些代表既能有效履行职责,又能及时收集来自基层的、原汁原味的立法建议。这些“好声音”经立法联系点办公室进一步整理上报后,成为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起草修改高质量法律(法规)草案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共征集到人大代表中的基层立法联络员提出的立法建议586条。这些来自基层的、反映人民群众呼声的、“方言土语”的意见建议,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为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供了接地气的参考依据。
实现功能拓展
赋能立法工作多点开花
坚持用好用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这张名片,讲好人大故事、民主故事和立法故事,将常规工作与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工作有效衔接,共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下发的黄河保护法、监督法、中医药法等69部法律草案或修订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整理上报969条书面意见建议。报送的《关于临洮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情况的调研报告》《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 让“全过程民主”更接地气》等工作情况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内部简报、法制工作简报印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新华社报道的《一份立法建议背后的民主决策》,央视《一线》栏目报道的《甘肃临洮:“双职务身份”发挥作用》,甘肃卫视报道的《履职尽责促发展,砥砺前行向未来》,上海东方卫视报道的《甘肃临洮:开动民意“直通车”,架起立法“彩虹桥”》等,对临洮人大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深度宣传,提高了知晓率和影响力。
近年来,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立法联系点工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多次到临洮检查指导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每年拨付五万元,为开展好联系点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对联系点工作给予了多种形式的关心指导,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联系点每年举办立法联络员培训班,组织立法联络员外出学习培训,对表现突出的立法联络点(员)进行表彰奖励,切实提高了立法联络员工作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