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承诺制典型案例一 】 兰州市告知承诺制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案例

发布时间:2022-09-18 17:40:42     来源:法治甘肃网

推行告知承诺制是我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推进“减证便民”、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工作,对于从制度、机制层面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难、办事慢、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有重大意义。

我省作为全国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省份之一,自开展工作以来,已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目前全省1800余家单位,开展告知承诺制事项10000余项,办理260余万件,累计减少证明材料600余万份,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各地在工作中也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省司法厅从市州报送的相关材料中筛选出一批典型案例进行刊登,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告知承诺制工作在全省政务服务领域全面深入开展。

兰州市告知承诺制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案例

基本案情

2021年初,马女士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兰州市城关区政务服务中心商事登记咨询台,询问关于办理餐饮管理公司营业执照的事项。当得知开办公司需要提供不动产权登记证书等证明材料时,马女士表示自己需要办理公司登记的住所是租赁的,房东目前仍在国外,无法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知马女士,办理公司登记必须提供不动产权登记证书,马女士需将材料准备齐全后再来办理,听到这一消息,马女士怅然离开了政务大厅。

2021年3月1日起,城关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告知承诺制,对办理此项登记事项有了最新政策支持后,窗口工作人员立刻电话联系了马女士。3月3日,马女士通过签订《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顺利完成了公司设立登记,当窗口工作人员将《营业执照》颁发给马女士后,马女士高兴地说:“现在开公司是越来越方便了,租赁合同和房屋产权手续都不需要再提交了!为我们办事群众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资源,不再反复跑、来回跑。”

背景情况

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之前,根据相关规定,市场主体申请住所(经营场所)登记,以自有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的,需提交房屋产权证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其房产归属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或缴款收据、发票等证明文件以及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材料复印件;以租赁房屋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的,还需提交房屋租赁协议或者无偿使用证明,承租人转租的还要提交产权人同意转租证明。

2019年底,《兰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废止后,再无出台新的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注册的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注册工作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举步维艰。为解决市场主体住所登记难的痛点问题,进一步做好便民利民服务工作,根据《兰州市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城关区结合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告知承诺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及分支机构在申请注册登记时,只需提交《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无需提交房产证明材料。推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告知承诺制是城关区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该项措施实施后市场主体登记户数显著增加,不仅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不再为住所证明“多跑路”,而且提高了群众办照的便利度,让群众办事更加快捷、舒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经验做法:

全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申报告知承诺制

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市场主体登记中,把企业住所申报材料简化为一张《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租赁合同、产权证明等各项证明材料,只需要填写房屋基本信息,并承诺对申请材料和住所房屋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安全性负责,通过登记机关对申请登记材料的形式审查,即可依法申请登记。

允许市场主体通过入驻众创孵化平台进行“集群登记”

所谓“集群登记”,即多个企业以一家托管机构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住所登记,并由该托管机构提供住所托管服务。这种集群登记制度使入驻众创孵化平台的多家小微型企业,可以通过众创孵化平台的企业托管服务项目进行登记,最大限度的放宽了企业住所登记条件,降低小微企业的初创成本,简化登记程序为民间资本投资兴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全区发展多元化经济、引入优势资源提供了良好营商服务平台。

允许市场主体通过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全市通办进行“注册登记”

为了解决企业和群众跨地域登记需要来回跑的难题,城关区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积极引入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全市通办工作合作机制,通过设置商事登记“跨省通办”窗口,委派专人提供全方位的帮代办服务,申请人可通过互联网以全程电子化的形式进行异地申报,也可选择到异地就近政务服务中心现场申请,由受理的登记机关与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及时联系、邮寄材料,远程审核发照。跨省通办服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对企业设立、变更登记等高频业务事项互通互办,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也为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立体式的登记服务。同时实现了线下就近办、线上掌上办的全程代办服务,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实施效果

面对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的难点和痛点,城关区精准施策,健全机制,积极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大幅压缩证明材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落地见效。通过实施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压缩了办理时限和步骤,积极引入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全市通办工作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落实了政务服务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多头跑、来回跑”以及异地办事面临的“折返跑”等问题。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内部工作程序化、对外办事公开化、行政行为规范化,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廉洁、务实、高效的基本要求;更加注重创新和完善人性化的、公平理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更加注重规范、诚信、文明、礼仪地实施登记监管,将坚持工作原则性、增强政务服务性、提高态度亲和力进行了有机结合,把注册登记窗口建设成优化发展环境的示范窗口、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窗口、展示精神风貌的形象窗口。

截至目前,城关区通过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完成市场主体设立登记18150户,其中企业8170户,个体户9980户,全区累计登记市场主体总数达12.6万户,其中包括企业57731户,个体工商户6885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8户。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整理)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