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力量激扬文明新风
——定西市司法局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张嫣红
今年以来,定西市司法局紧紧围绕护航追赶发展,以“三抓实、三融合”为重点, 组织引导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抓实“三项建设”
促进依法治理和文明培育相融合
深化学习教育,加强机关政治建设。定西市司法局党组带头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提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治轮训、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政治教育,开展读书班、讲党课等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各类学习、测试、竞赛,切实增强了司法行政干部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创新媒体宣传,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把打造新媒体普法品牌和提升新媒体平台综合品质作为弘扬社会新风正气、深化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市司法局机关新媒体账号突出引领,各县区司法行政新媒体账号同向聚合,直播、视频、H5多点发力的线上法治文明宣传新格局。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坚持在加强政务诚信、司法行政公信力建设上持续发力,组织开展诚信检查、专项整改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开展行政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学习教育和培训;指导全市5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在公众号上公布全市20家法律服务机构、29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信息,接受社会诚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失信行为。
抓实“三项基石”
促进依法治理和文明实践相融合
筑牢文明建设基层依法治理基石。依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法律明白人”培训、“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三大基层依法治理工程。今年,全市申报国家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9个,培训“法律明白人”4270人,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847户,有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筑牢文明建设司法行政队伍基石。开展“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促进”活动,建立联系蹲点制度,11个县级干部联系7个县区、14个科室联系28个司法所,落实“五帮五提升”要求,着力打造“一县一品牌”“一所一亮点”。开展“能力素质大提升”培训,分层分类分众举办9场培训讲座、1场交流研讨,培训近800人次。开展业务实训演练,组织21个执法单位参加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应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模拟实训演练11场次,促进全市行政执法业务水平有效提升。组建专业工作组,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18名干部纳入专业工作组,坚持“以事评人”“以事择人”,在解决实务问题中锤炼品质,蓄势储能。
筑牢文明建设产业振兴基石。市司法局党组积极推动帮扶村乡风文明实践活动,筹资30万元打造通渭马营镇赤砂村蚕豆种植点和寺子川镇山坪村花椒种植示范点,召开产业助乡村振兴现场工作会,助力帮扶村振兴产业。
抓实“三项重点”
促进依法治理和文明创建相结合
加强社会稳控体系建设。紧盯“两类人员”,及时调整管理级别和矫正方案,实现精准和动态管理。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三调”联动,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6794件,调处成功率为99.8%,司法确认71件。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年内完成市政府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17件、审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41件,政策措施文件44件,合同协议8件。举办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257期,培训行政执法人员9500人,实现了全覆盖。审核在编在岗执法人员7303名、监督人员132名,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万多件。指导24个市直执法部门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清单》。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家、人民调解委员会7个。24家律师事务所的170名律师联系服务全市170家民营企业,开展宣讲200场次、“法治体检”150次。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