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儿”故里的普法“领头雁”——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魏彦坤

发布时间:2022-09-05 09:34:08     来源:甘肃法制报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巧儿”故里的普法“领头雁”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魏彦坤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马志国

微信图片_20220905094616

曾经,“刘巧儿抗婚”的电影故事红遍大江南北;如今,“巧儿”故里也有这么一位普法名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区“新巧儿”、普法“领头雁”。她,就是庆阳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彦坤。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多年来,魏彦坤深入挖掘庆阳革命老区深厚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用心用情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打造了享誉全国的“巧儿说法”法治品牌,潜移默化地引导广大群众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2016年5月,魏彦坤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模范个人;2017年2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2020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2022年8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巧儿说法”品牌

庆阳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魏彦坤自幼受到“南梁精神”的熏陶,血液里始终流淌着红色基因。在多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庆阳革命老区厚重的红色法治文化底蕴对当地群众解决矛盾纠纷产生的无形影响,敏锐意识到这些丰富的法治文化对今天的人民司法工作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庆阳市司法局从事普法工作时,她详细研读了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刘巧儿抗婚案”、“苏发云兄弟杀人案”等典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审判方式,了解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产生过程,产生了挖掘庆阳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打造新时代法治品牌的想法,并积极付诸实践。

1版(QYE 配图) “巧儿”故里的普法(15987010)-20220905093949

魏彦坤在送法下乡途中,征求老年人对普法宣传的意见建议。(2022年4月16日拍摄,资料图片)

她多次前往“刘巧儿”原型封芝琴家中调研,带领普法团队宣讲“刘巧儿抗婚案”这一红色法治故事,深挖“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内涵,创办了“巧儿说法”法治品牌。“巧儿说法”选取群众关心的身边事、眼前事,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生动的问答形式以案说法,通过多个媒体平台的广泛推送,同时邀请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线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捧。此后,“有问题找‘巧儿’”“‘巧儿说法’在身边”,成了城镇乡村、大街小巷群众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7年多来,“巧儿说法”共推出2000多个典型案例讲解法律问题,普及法律知识。经问卷调查,6000多名受访群众中有近75%的人认为“巧儿说法”品牌形式好、印象深、记得牢,对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增强了人们的法律意识。2018年9月,“巧儿说法”通过国家商标总局认证,真正成为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多媒体法治品牌。

线上线下发力

开创普法实践之路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这是“南梁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魏彦坤将普法宣传工作带入到基层一线,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她立足工作实际,开创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普法实践之路。

1版(QYE 配图)“巧儿”故里的普法“(15987008)-20220905093943

魏彦坤(中)带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在基层演出。资料图片

在线上,她组织人员自主研发了法律知识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网络在线法律考试,节约行政成本400多万元;为倡导婚嫁新风,抵制天价彩礼,她寻求多方支持,于2016年组织拍摄了法治微电影《婚殇》,网络点击量突破百万,并在“平安中国”微电影大赛中获奖;为带给人们网上普法新体验,她带领团队运用3D等新技术,开发“庆阳市网上法治教育基地”,打造了全省第一家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动漫相结合的网上虚拟普法展馆。在她的精心策划下,“庆阳市普法教育直播平台”如期开播,推出了“巧儿说法”语音版,拓展了“巧儿说法”的形式和传播渠道。

在线下,她带领普法团队创办了学习刊物《庆阳普法》,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实用性较强的法律,发行覆盖全市所有机关、单位、乡镇、社区,“七五”期间累计编发130余期、发行200多万份。她还联合普法爱好者共同编印了“宪法宣传七言词”口袋书,向边远山区群众、中小学生等普法对象赠送6万余册,成为当地群众学习新宪法的“随身带”。为了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她指导组建了“巧儿说法”普法宣传队,依托“法律九进”活动将“说法”贯穿到文艺节目中在乡镇社区巡回演出,并举办“巧儿说法”大讲堂,让法治宣传更“走心”。    

赓续为民情怀

担当法治建设责任

多年来,魏彦坤深入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赓续为民情怀,默默担当法治建设的责任。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干部就是为群众干事的,要干就要干好,不然心里不舒服,总觉得好像缺点啥。”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她在法治实践中学思践悟,理性思考,不断提升理论学习水平。她撰写的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法治初心——陇东红色法治文化及现代启示》在2019全国“法治文化与法治中国”论坛上荣获三等奖。她组织开展“巧儿说法”课题研究,深化红色法治文化研究,推动庆阳革命老区红色法治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她积极倡导依托南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刘巧儿故居等资源,在南梁打造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她主笔的《南梁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方案》为基地的建设和布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