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个维度”为主线 以21项措施为着力点
武威监狱打造“清廉监狱”亮丽名片
法治甘肃网·甘肃法制报讯(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今年以来,武威监狱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崇文尚法、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守正创新”的武威监狱精神为牵引,以清廉队伍、清廉机关、清廉执法、清廉企业、清廉纪检、清廉文化建设“六个维度”为主线,以政治铸“廉”、法治树“廉”、法纪卫“廉”、文化润“廉”等21项举措为着力点,开展“清廉监狱”建设,统筹兼顾、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拓展、整体推进,着力打造“清廉武威监狱”亮丽名片。
政治铸“廉”。坚持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思想和行动,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第一责任人”责任。
作风促“廉”。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扎实开展每年度政治轮训工作,持续深化“人精神、事规范、物整洁”工作标准,强化纪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学、严、干”浓厚氛围。
素质固“廉”。抓牢学习培训,扎实推进每年政治轮训、岗位大练兵、岗位技能大比武、科技应用大提升等实训化项目,有效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注重示范引领。
制度立“廉”。紧盯监狱“人、财、物”等重点工作“建机制”,不断强化制度“立改废”工作,唱好已修制度“前奏曲”,奏好正修制度“主题曲”,用好制度执行的“协奏曲”,谱好转化制度“交响曲”。
责任保“廉”。积极构建“明责、履责、考责、督责、问责、追责”六责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强化关键,加强教育,注重实效,强化容错纠错导向。
特色引“廉”。结合“六型机关”建设,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厚植创新潜力,把寻常工作做得不寻常,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品牌,提升清廉机关建设的创新动力和活力。
服务践“廉”。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升全程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水平。加大行政决策、项目审批等党务、政务事前事后公开力度。大力推行“一线十条”工作法,深化“六个一服务、四个办理”机制,逐步实现事项“一张单”、集成“一件事”、办理“一张网”。
法治树“廉”。全面落实依法治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浓厚。举办分层分类刑罚执行业务培训,组织开展民警执法业务培训,开展罪犯刑罚执行形势政策专题宣讲教育。严格执行网上办案流程,严格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行刑罚的能力和水平。
风险警“廉”。扎实开展“违禁品清零”“双百日安全竞赛”等四项活动。建立“减假暂”案件自查、互查、抽查机制,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活动。加强罪犯案件办理评查、倒查。
监督促“廉”。学好用好计分考核罪犯的规定和实施细则,严格落实层级集体审核评议制签名制、“四会研究”制等制度。拓展公开渠道,完善公示、公开和答复反馈机制。
规范筑“廉”。建立涵盖监狱工作的标准规范,明确工作依据、流程、标准,有效清除执法管理盲点、堵住案件办理漏洞。
管理控“廉”。细化修订、补充完善法人治理、监事会职责等生产经营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三管三必须”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完善企业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企业权利行使安全、资金运营安全、经营管理安全、项目建设安全。
诚信固“廉”。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积极构建“客我双赢”营商环境。持续巩固提升“三保一提”经营理念。
法纪卫“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健全完善监督执纪制度体系。靠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常态化深入分析、研判、排查廉政风险点,研究防范措施,从制度层面卫“廉”。
监督护“廉”。盯紧“关键少数”,督促监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落实好定期报告制度。
防控保“廉”。认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科学合理划分和分解职责权限,形成公开透明、互相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问责警“廉”。聚集“六项纪律”,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失责问责,以责任追究提升制度执行力。
文化润“廉”。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崇文尚法、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守正创新”的武威监狱精神为牵引,积极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载体宣“廉”。推进廉政文化长廊、廉政教育活动室建设,完善“智慧纪检”平台,通过开设廉政文化建设专栏等形式,丰富宣传教育形式。
活动兴“廉”。开展推荐廉政歌曲、学唱廉政歌曲,举办廉政为主题的文艺节目等,打造独具特色的创廉文化活动。
家庭助“廉”。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向民警职工家属发送倡廉护廉公开信、廉洁家庭提醒卡等信函,把廉政文化活动从单位向社会和家庭延伸。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