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戒毒职能 倾心为民服务
——省第四强戒所“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戒毒场所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教育引导全所民警不忘为民宗旨、筑牢忠诚警魂,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过程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社会效果良好。
省第四强戒所法律服务志愿者小分队赴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送法进校园 金盾护平安”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连续举办5天5场次,全校6000余名大学生按院系分批参加,做到了宣传教育全覆盖。在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街道广泛开展以“倾心为民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暨义诊服务活动。在秦州区七里墩街道海林社区开展普法宣传、义诊及走访慰问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助一臂之力。这三项活动充分体现了省第四强戒所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在省林学院、新阳中学、驻地社区街道,以“五措并举 防毒拒毒 构筑平安校园屏障”“防范新型毒品对青少年危害”等主题,采取音视频播放、图文并茂相结合的方式以案说法。一个微视频的播放,让师生在五分钟之内认识什么是新型毒品,一幅幅动感画面,直观演绎了一个人从最初吸食毒品到最终走向家破人亡的悲惨经历,号召中小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一部《民法典》概述,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保护好个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解惑释疑。一张禁戒毒宣传单“一记五要十不”,全面讲解了识毒防毒拒毒的方法技巧,讲述了毒品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一部《印象四所》宣传片,生动展示了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扎根山沟、不忘警心、履职尽责,提升教育戒治质量的奉献精神。
普法咨询组从群众最为实用的法律法规入手,结合《宪法》《民法典》和《禁毒法》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向群众发放《民法典》问答和预防毒品知识等宣传资料。以“民法典与生活同行”为主题,为广大群众、甘泉中学学生广泛普及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义诊服务组本着“关爱百姓,健康行动”的服务理念,满腔热忱服务每一名就诊群众。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支援医生同本所医务人员一起一边义诊,一边发放健康手册,耐心为群众讲解如何健康养身、疾病治疗等健康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方子、讲建议、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就诊咨询的群众答疑解惑,把医疗服务真正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省第四强戒所还组织民警在天水监狱以“线上主播”“云”课堂方式向全体罪犯开展禁毒知识宣传教育。对《刑法》中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量刑标准进行重点介绍,并通过新型毒品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案例及“十个不要”防毒常识讲解,教育引导服刑人员提高防毒意识,遵守法律底线,安心教育改造,争取做一名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与甘谷县人民政府、甘谷县禁毒办、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在大像山水上公园携手向过往群众发放禁毒知识宣传资料,讲解毒品预防知识,开展识毒拒毒防毒签名活动,全面讲述了新型毒品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新型毒品的小常识。
与此同时,民警在社区运用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心理自述等辅导方式,鼓励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及家属学会建立互相支持、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以社区人际关系的和谐,辐射带动社区大家庭各成员的睦邻友好、相互尊重、诚信友爱,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健康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民警医生”走进社区,为社区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耐心细致宣传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及预防。对现场群众发放疫情防控小常识,尤其对老年人进行常见病、多发病诊查服务,并给予健康指导,发放健康保健手册。
“办这样的活动真是好,还在家门口免费为我们看病发药,你们既当警察,又当医生,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一位前来咨询的村民对义诊服务小组的民警说。(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