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课堂”! 玉门助推社区矫正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1-08-18 21:06:41     

近年来,玉门市司法局聚焦精准矫治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线上线下精心打造教育矫正“四个课堂”,形成全流程教育矫治工作模式,有效推动矫正对象政治、思想、认知上的提升,助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

注重入矫教育 上好“明白课”

针对新入矫人员身份认知不足等特征,注重上好入矫“明白课”。严格宣告程序,让入矫人员深刻体会社区矫正刑事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性,并要求社矫对象家庭成员参加宣告仪式,一同见证司法权威。向入矫人员发放《社区矫正对象须知》,告知矫正期间有关规定和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告知触犯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款以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促其树立守法遵纪意识。组织警示教育讲座,由看守所民警讲述“墙内”“墙外”区别,通过深刻、强烈对比,警示矫正对象珍惜矫正机会,好好改造。

聚焦常规教育 抓好“必修课”

学有方案,线上线下高效结合。线上编制“时事政治+道德修养+法律法规”等教育内容,让矫正对象通过线上自学,深化自我认识,提高自我素养。平时收集整理矫正对象有关法律需求,以此为学习切入点,线下举办法律专题讲座,满足矫正对象生活中的法律需求。根据不同类型矫正对象分类开展各类法治、文化、道德等教育。对女性矫正对象,开展婚姻家庭、家庭美德、心理干涉教育;安排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矫正对象,参加道路交通义务值勤等针对性社区公益活动,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促使其知法、遵规、立德、修身。

突出重点教育 开设“小班课”

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开展好个别教育工作。将重点人员、平时遵规意识较差、思想情绪有波动的人员设立“小班课”。通过走访村居、单位、家庭,详细了解其表现情况,分析思想情绪波动原因,与其面对面谈心谈话,了解其真实想法,及时修正矫正方案,采取针对性法律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矫正对象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掌控情绪,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状态主动接受矫正。针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逆反心理,对症教育修复其在心理、道德、法律等规范方面的认知。通过亲子协作方式,营造家庭亲情氛围,提升教育矫正效果。

强化解矫教育 上稳“毕业课”

对期满前一个月的社矫对象加强教育矫正效果巩固,上稳“毕业课”。组织预解矫人员“自我鉴定”,引导矫正对象“自我认识、自我剖析、互相点评”,提升矫正对象自我觉醒意识。组织预解矫人员开展回归社会适应性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警示教育、个别谈话教育,了解其目前的思想、生活及家庭情况和今后的就业打算及安排,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巩固教育矫正成果,确保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后顺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