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聚合力 共筑关爱“同心圆”
——省司法厅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近年来,省司法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职能作用,强化制度引领,创新普法方式,优化法治服务,凝聚法治力量,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制度引领强动力 构建普法“大格局”
省司法厅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统筹部署“常”安排。坚持将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阶段工作安排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每年根据规划及时安排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排出时间表、画好路线图,保证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长流水、不断线。
立足职能“常”协调。紧密结合甘肃实际,督促指导全省成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教育系统普法工作领导组织,搭建学校、党政、工团齐上阵,师生、员工、家长同参与的普法网络。积极协调省人大、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修订审议多条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法规规章;指导督促各部门单位做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等涉及少年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相关条文的审查工作;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
健全机制“常”督导。全面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修订完善各部门单位普法指导目录,制定发布年度普法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少年儿童普法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提醒告示制度,定期向少年儿童普法责任部门发函,督促指导落实有关制度,抓好少年儿童法治宣传教育;制定《甘肃省“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考评办法(试行)》《甘肃省法治建设绩效考评办法(试行)》,促进少年儿童普法实现目标精准化、举措项目化、考核体系化。
创新赋能激活力 传播普法“好声音”
省司法厅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育和养成相结合,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少年儿童普法工作格局。
夯实学校普法“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在中小学校开设宪法课程,通过开展“宪法小卫士”“法律进学校”、法治演讲、主题征文、书画摄影展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在学校设立法治文化宣传栏,利用校园橱窗、学校广播、校报校刊等“微阵地”,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法律知识。联合省教育厅等部门印发相关《通知》,进一步健全法治副校长制度,推动学生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课时、考试和效果“五落实”。“七五”普法以来,全省配备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13655人,建立少年儿童法治教育基地、资源教室932个,开展少年儿童法治讲座、主题班会12.3万多场次。
开辟社会普法“大课堂”。充分利用“5·4”青年节、“6·1”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社会实践活动、模拟法庭为载体,组织少年儿童参观法治宣传基地、展厅、展馆,参加旁听庭审,邀请法官、检察官、社区法律顾问等法治工作者和社会志愿力量讲课,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国家和个人安全、毒品预防等与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少年儿童童心向党、健康成长。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平台,灵活运用动漫、短视频、H5、有奖答题等形式,推出了一系列少年儿童普法“干货”,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有效提升少年儿童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截至目前,全省普法矩阵累计发文近百万条,累计阅读量达到了12.26亿次。
筑牢家庭普法“大基石”。广泛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通过家庭法治体检、村居法治咨询、微信工作群等载体和平台,加强家庭法治宣传教育;动员网格员、调解员、联防员、“法律明白人”上门普法、实时普法,增强普法工作的及时有效性,培育家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好风尚。联合省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幸福家庭兴陇原·红色家风传万家——家庭教育公益巡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家长和监护人共同学习法律知识,不断传承好家风、厚植法治情、壮大正能量。
法治护航聚合力 共筑关爱“同心圆”
省司法厅始终坚持以法治方式消除困境落差,纠正行为偏差,构建社会多元参与的少年儿童关爱服务格局。
纾难解困办实事。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妇联等八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妇女儿童各类矛盾调解工作作为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内容,为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抚慰、人际调适、关爱保护等专业服务,推动建立留守、流动、贫困、重病、重残等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关爱救助机制。近年来,全省共建立专业家庭纠纷调委会84个,调解室29个,调解员596人,调解涉及“妇女儿童纠纷”等案件25万余件。
司法护航助成长。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省86个县(市、区)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和实体“三大平台”全覆盖,组建了少年儿童法律援助专业团队,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少年儿童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高效便捷的在线法律服务。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合作机制,严厉打击侵害儿童权益犯罪行为,净化网吧、网络、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为儿童权益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七五”普法以来,全省建成青少年维权岗2889个,依托共青团、妇联、高校、监所等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192个,受理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4万余件(次),受援人数9万多人次。
教育矫治帮回归。把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列为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建立帮教小组,指导推动未成年人生活、就学等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帮助社区矫正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着力加强社会帮教服务,积极与妇联、学校、街道、人社等相关组织和部门协调配合,联合开展“情牵母爱浓·浪子盼回归”“感恩关爱思悔改、学法守法促改造”等主题帮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王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