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死者安息 让生者有望
——安定区道路交通调委会调解一起特殊交通事故纠纷
2021年3月6日23时 许,任某驾驶一辆“名爵”牌小型轿车沿定殪线由北向南 行驶至186km+70m路段时, 与同向安某停放的一辆“陕 汽”牌重型半挂牵引车尾部碰撞,造成任某死亡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死者任某家属与当事人安某及其雇主柳某在办案交警的多次主持下,就相关赔偿事宜进行了协商,但因双方分歧太大没有达成一致意见。4 月 21 日,事故双方当事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共同向安定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安定区道路交通调 委会)提出调解申请。
聆听陈述“抽线头”
在安定区道路交通调委会,调解员了解到,死者妻子怀有5个月的身孕,背着10个月大的婴儿,还拉着另1个不满10岁的女儿。她们哭天喊地,显得十分无助。调解员安抚死者妻子情绪后,详细聆听事故双方及代表人的陈述,知悉安某的雇主柳某是上了“黑名单”的失信人员,没有固定收入,其车辆只投了强制险,最多只愿意赔偿18万元。调解员从当地风俗及柳某的实际处境,向死者家属陈述了“先让死者安身”的道理,并向柳某提出了“既然愿出18万元,那就先出丧葬费”的建议,顺势提出了“饭要一口一口吃”的解决思路,双方一致表示同意。柳某先行支付4万元,让死者家属办丧事。
晓以法理“破僵局”
鉴于双方当事人都有通过人民调解协商处理的意愿,在死者家属办理丧事的时候,调解员向柳某坦诚预见了其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动员其按期参加死者的葬礼,用实际行动降低对立情绪,并通知双方于4月23日前来参加调解。调解当日,死者家属要求赔偿80万元“一分不少”且要“一次性到位”;柳某“破罐子破摔”,“反正没有钱,爱咋办咋办”,调解现场出现僵局。调解员开启“背靠背”调解模式,向死者家属摆明了本次事故的属性、主张权利的途径、承担责任的方式等,并说明无论是调解或诉讼,赔偿的范围和标准都有明文规定;向柳某讲明了“违法必担责”的法定性和“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只能使结果更加恶化的必然性。同时,向双方讲述了人民调解相对于提起诉讼的省时、省心、省力和省事优势,并明确告知珍惜此次“能坐在一起”的调解机会。最后死者家属的诉求降为“赔偿50万元,一次性到位”;柳某表示“愿赔30万元,分期支付”。
动之以情“促和解”
让调解员没预料到的是,柳某突然对“胎儿”的赔偿数额提出质疑,惹怒了死者的妻子,局势再一次面临失控。调解员意识到,必须让柳某明白“胎儿”是受法律保护的,同时说明了对死者家属一方应得的赔偿数额进行了初步核算,远比40万元要高。柳某打消了对“胎儿”不予补偿的念头,同时一看赔偿数额初算结果也表示愿意积极筹款赔偿,但希望对方宽限。为此,调解员便从肇事方柳某可能存在的“变数”——失信人员、无固定收入借钱更难的客观事实,再次说服死者家属同意“分期赔付”。最终,历时5天的悉心劝说,一桩纠纷终于在4月26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当事人柳某自愿赔偿死者家属及“胎儿”各项费用共计390106元,并于2021年5月1日前全部付清。
这起特殊交通道路事故赔偿纠纷的调解,实现了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有望的效果。(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 刚 通讯员 龚晓慧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