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彩霞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3 15:20:54     

调解铺就和谐路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吴彩霞的故事


(Y,吴彩霞稿件配图)(8451459)-20210303151800(1).jpg

吴彩霞在工地开展普法宣传(2020年9月20日拍摄)。 崆峒区司法局供图


“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她的悉心调解……”在村干部眼中,她是“主心骨”; 在群众心中,她是“贴心人”; 在同事眼里,她是“工作狂”。 她——就是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东关司法所所长吴彩霞,大家嘴里的“好人”。 自参加基层司法工作以来,吴彩霞全身心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在为民解忧中践行初心和 使命。2020年,她被评为“全 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心系群众

她是迎难而上的“调解员”

有人说:“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是‘搅拌机’、是‘两面脸’。”但吴彩霞却对人民调解工作有着全新的理解——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

2019年7月15日,张某在某建筑工地打工,突然晕倒,经120急救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发突然,张某家属情绪激动一度上访,造成不良影响。

听到此消息后,吴彩霞带领司法所工作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安抚双方当事人情绪,并讲解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讲法析理,双方同意进行调解。经过她细致的审查资料、核实身份、讲解法律法规,在多次协商和耐心劝导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建筑公司承担了张某抢救期间的所有费用,并一次性支付张某家属死亡赔偿金40万元整。

吴彩霞还陪同当事人在平凉市崆峒区人民法院对协议书进行司法诉前确认,双方当事人在没有任何经济开支的负担下拿到具有法院强制力的协议确认书,心中的疑虑得以消除,并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本案中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赞誉。


暖心帮教

她是迷途浪子的“指路人”

司法所承担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的工作职责,如何为迷途的社区矫正对象点亮人生旅途的“明灯”,如何让他们回归社会成为有用之人,一直以来是吴彩霞搁在心里并细心琢磨的事。

2020年初,社区矫正对象张某第一次到东关司法所报到时,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加之妻子刚做完手术,家庭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使他一蹶不振、精神颓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彩霞专门为他制定了人性化的矫正方案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协调办事处民政部门为其妻子办理了大病救助,并向他提供了就业招聘信息,鼓励他利用自己的专长积极应聘。不久,张某顺利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凭着他吃苦耐劳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很快被店老板提升为管理人员。“是您对我的关心、看得起我,让我重新活了一次,我一定要遵守管理制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张某来东关司法所参加集体学习时,真诚地对吴彩霞说。

近年来,经吴彩霞协调联系,为3名安置帮教人员申请了公租户,60人办理了医疗保险,24人办理了养老保险,15人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真情帮教成为特殊人群口中的“暖心人”。


真情服务

她是法律知识的“宣传员”

吴彩霞深深认识到: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淡薄是引发民间纠纷的根源。因此,多渠道普及法律知识,多方面进行普法宣传,使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为此,吴彩霞大胆创新,通过公开调处民间纠纷、召集群众现场以案说法和定期到辖区内的中、小学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进行法治教学等宣传教育活动,使全街道的普法宣传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一些老上访户发自内心地说:“原来不懂法,只要问题没有解决,就拼死拼活缠着领导,在领导办公室不出来,现在好了,我不这么做了,反映的问题照样得到了解决。”

吴彩霞多次邀请法院、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的同志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居民区和有关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讲座及法治宣传活动。近年来,她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活动举办各类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和法治讲座,辖区居民法律素养明显提升,为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贡献了一己之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张小锋 )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