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六字”工作法 精心打造“六支队伍”
——成县红川镇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纪实
成县红川镇位于陇南经济开发区成县园区核心片区,辖10个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3000多人。近年来,红川镇坚持“跳出信访抓信访”,坚持依法行政,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探索“稳、帮、调、引、诉、评”“六字”工作法,努力打造法律顾问、人民调解、群防群治、信访代理、诉前确认、民主监督“六支队伍”,着力构建党委政府领导、村居企事业单位共管、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突出一个“稳”字,打造群防群治队伍
成县红川镇依托自然村社和企业划分为53个网格,结合公安部门治安户长聘用要求,聘用社长和企业信访工作负责人为网格长,打造群防群治队伍。网格长依托网格发动职工群众自治,及时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维护村企平安稳定,筑牢了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数十年不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网格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抢险救灾工作,成为一线的信息员、宣传员和维稳员,在人员监管、信息上报、情绪疏导、信访维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基层信访维稳、平安村企建设的守卫者。
突出一个“帮”字,优化信访代理队伍
在以往村居信访代理试点的基础上,把触角向企事业单位延伸,在企事业单位推行信访代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确定科级领导包抓企事业单位,作为企事业单位对外的信访代理员,协调解决企事业单位与单位、个人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为企事业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企事业单位内部,指导落实“四级代理”代理模式,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生活、权益保障等范畴内的信访事项,由工会代理解决,维护企事业单位内部和谐稳定。2020年通过信访代理妥善解决企地矛盾纠纷5件,有力维护了营商环境。
突出一个“调”字,壮大人民调解队伍
成立了成县红川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11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人民调解员共50名,实现镇、村(居)全覆盖。创新建立“网格员+人民调解”模式,网格员每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搜集矛盾纠纷信息,人民调解员及时介入调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处置”,实现了调解效率和调解质量双提升。2020年,成县红川镇依靠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36起,妥善化解35起,调解成功率98%。在精准脱贫领域,排查化解因政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15起、调处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21起,通过人民调解员学习贯彻“枫桥经验”,强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筑起了化解基层信访矛盾纠纷的一道“防火墙”。
突出一个“引”字,充实法律服务队伍
成县红川镇聘请阶州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为政府法律顾问,为政府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指导;依托成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设立红川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法律服务室,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各企业也聘请了自己的法律顾问。法律顾问一方面为镇村、企业决策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有效降低决策风险和成本,提升了决策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为职工和群众解答法律询问,提供法律帮助,指导引导职工群众依法依规维权,在人民调解、帮扶救助、司法诉讼、情绪疏导等渠道上对号入座,避免了职工群众跑冤枉路,节省了镇村和企事业单位工作成本,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法律顾问队伍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3条(次),集中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3次。特别是在陇南经济开发区红川园区项目建设土地征迁过程中,法律顾问提供政策性咨询意见50余条,有效避免了因行政程序错误而导致的上访问题。
突出一个“诉”字,聘请诉前调解队伍
积极协调争取,联合成县人民法院设立红川民事调解室,聘请专职民事调解员3名,调解室主要对起诉案件进行诉前调解确认,也对当事双方有要求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后,由成县人民法院出具裁定书,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于法院移交的案件调解不成功的,交由法庭审理判决。截至目前,共调解地界纠纷15件,民间借贷纠纷4件。民事调解室的设立形成了诉访分离的新局面,有效改变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规范了信访秩序。民事调解室已成为当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线索移交“案管室”和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开展诉前调解的“小法庭”。
突出一个“评”字,组建民主监督队伍
紧紧依靠“两代表一委员”和退休退职老干部、老教师,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动员他们投身信访维稳工作,尤其是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疫情防控、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等方面,充分发挥其社会威望高、职工群众信赖、政策知晓率高等优势,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另一方面,邀请他们通过质询、检查、座谈、调研等方式,对镇村和企事业单位维护职工及群众合法权益、解决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方位监督,特别是对以上“五支队伍”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年终开展评议,把评议结果反馈给镇村和企事业单位,为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
2020年“六支队伍”抓信访已经成为新常态,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得到有效逆转,通过信访代理、网上信访、司法诉讼等渠道维权成为主要形式,信访工作得到了全面转型,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工业新镇、醉美红川”筑牢了坚实的和谐之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