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走好普法“特色路”——敦煌市司法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0-10-15 09:32:40     

  在敦煌,漫步公园、景区时,不但能欣赏美景还能学习到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这是近日记者在敦煌市采访时最深的感触。

  “法治宣传教育既要常抓不懈,更需要守正创新。”敦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新军说,今年以来,敦煌市司法局积极创新载体,在法治宣传方面求新求变,把创新载体、激发活力作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创新,让法治宣传教育多角度多渠道深入百姓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敦煌市宪法主题公园(10月12日拍摄)。

敦煌市宪法主题公园宪法单行本雕像(10月12日拍摄)。 敦煌市司法局供图
 

走好普法“特色之路”

  “我喜欢看咱们百姓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这一幅幅画颜色鲜艳,画面生动,还把我们不明白的法律知识绘在墙上,这样的形式不仅让我形象地理解了法律知识,更是让我知法懂法。”家住敦煌市转渠口镇盐茶村二组的李大爷指着法治文化墙上的绘画说。

  漫步丝路古郡敦煌,宪法主题公园、梨园法治广场、党河风情线法治景观带、VR虚拟现实法治体验馆、法治文化长廊、乡村记忆博物馆手绘墙、法治文化图书室(角)、法治文化墙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在敦煌随处可见,让群众随时可以近距离感受普法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体验性。

走好普法 “网红之路”

  “王律师,听说新冠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病一共几类呀,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老李,《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这是近日记者在“敦煌飞天普法”官方抖音号发布的普法栏目剧中看到的普法片段。

  敦煌市努力搭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平台,建成“敦煌飞天普法”微信矩阵、“智慧敦煌”普法数据库云资源汇集、“法律服务在身边”微信群、手机普法短信、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抖音等“一阵、一库、六平台”的法治宣传网络,打造品牌化法治宣传产品,增强普法吸引力和认可度。

  与此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出租车顶灯、公交车体、商场公园LED屏、大型宣传牌、跨街广告牌、道旗等固定法治宣传阵地,广泛传播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

走好普法“精品之路”

  每天傍晚,敦煌宪法主题公园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从70多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孩童,都会挤在宪法主题公园广场的舞台前,饶有兴致地观看法治文艺演出。

  “我们注重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剧本,寓教于乐,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欣赏需求,也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把法律知识普及给了群众。”马新军说。

  敦煌市积极开展法治文艺巡演活动,大力开展“1+N”(即围绕一部法律法规,以法治动漫、微视频等形式组织创作一批反映其内容的多形态法治文艺作品)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不断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敦煌曲子戏、小品、木版画、书法、摄影、剪纸、印章、视频等文化形态中,打造了一批展现敦煌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精品,并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普法阵地载体传播,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文化氛围。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让群众在娱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熏陶。(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通讯员 罗海艳

责任编辑:王建定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