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七五”普法工作综述
“12·4”宪法宣传
执法能力稳步提升、管理手段逐步改善、政府职能日臻完善、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社会治安平安有序、人民生活文明美好……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都在诉说着普法无处不在的能量。
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寺院、进军营……普法工作由普法主管部门一家“独唱”变成各部门各行业的“大合唱”,兰州市城关区一直在探索着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区域发展的普法实践。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普法之路走过了35年,城关区在艰辛和探索的历程中一步步将脚板普法方式方法演变为指尖普法。
突出亮点,以法治文化建设塑造公民法治理念
“以前普法都是大桌子小板凳的搬一堆,彩色纸张印无数,现在不论走到哪,一个二维码就解决了,也不怕家里隐私不方便说,宣传效果又好。”近日,在兰州市城关区WIFI法治广场,谈及近年来普法宣传方式的变化,一名在广场休闲的市民由衷感慨道。
普法广场
普法WIFI广场在为市民提供普惠式法律服务的同时,还致力于满足部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WIFI上网密码就是一道普法题,普法WIFI广场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首创的城关普法WIFI广场自2015年建成以来,已有近200万人次在享受免费上网服务的同时接受到润物无声的普法宣传教育,立足城关普法WIFI广场,斥资30余万元购置了移动式、可折叠、360度旋转大屏作为‘城关区移动普法阵地’,建成了有点有面有无线的全方位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立体普法阵地。” 城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局局长刘伟说。
城关区以弘扬法治文化,塑造公民法治理念为抓手,积极创新普法模式,打造普法品牌。投入财政资金近4000万元将原城关区职业学校改建为融法治体验、禁毒、消防、反邪教为一体的城关区法治文明实践中心,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在继续巩固提升东站小学互动式普法“少年模拟法庭”的基础上,联合甘肃雷诺律师事务所再打造出兰州第16中学“模法师”互动式“少年模拟法庭”,城关区通渭路小学更是从小学生规则意识开始抓起,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导创作出系列普法课本剧,全区中小学生普法教育全面进入互动时代,彻底突破了固有的普法传统模式,实现了从“摆地摊”式普法到“互动”式普法的华丽转变。
统一领导,以高站位起步形成“七五”普法工作网络
城关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甘义军说:“法律能不能深入人心,关键得看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执法人员能不能带头学法、模范守法,能不能依法办事、依法用权。”为杜绝辖区各级干部“不懂法”“不守法”,城关区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普法工作纳入到全区年度科学发展目标管理考评和综治考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普法教育工作领导推进体系。
法治体验
2016年以来,城关区坚持将“七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谋划、高站位起步、高质量推进各街道、各部门、各单位严格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七五”普法工作网络。并从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工作步骤、方法措施等方面对全区“七五”普法工作作出了科学规划和总体安排,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机制制度体系。特别是从2016年“七五”普法开始,城关区每年的人均普法经费由0.5元提高至1元,提高幅度达200%。
城关区将领导干部学法培训和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培训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成立普法联络员队伍,在区委中心组会议定期召开区委、区政府和全区各单位主要领导学法培训,每年定期举办两次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2019年对全区执法单位进行了网上执法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共有1743名执法人员参与培训和考试,参加率100%,考试合格率98%。2020年开通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平台,组织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开展网上学法用法活动,凡符合条件的公务员和参公人员均参加学习,参加率98%。
抓住难点,以“法律八进”活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自“七五”普法开展以来,城关区积极组织各街道、政法各部门开展以“法律八进”为主要内容的“周周普法”活动,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宪法巡回宣讲报告会、“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大型活动,通过“法律进机关”,领导干部集中学法、中心组学法、任职前考法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通过“法律进社区、进乡村”,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通过“法律进学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得到完善,通渭路小学打造成了融法治教育、德育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法律进企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受教育面达到80%,“诚信守法企业”创建率达到71%。通过“法律进单位”,建立了单位法律顾问制度,为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引进营造了良好环境。通过“法律进宗教场所”,增强了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倡导信教群众依法从事宗教活动。通过“法律进军营”,营造了尊重军人、优待军属、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法律进家庭”,法律服务群众的触角得到延伸,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城关区接受法治教育的总人数达到140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96万余人,流动人口60万余人),占应普及总人数的95%;开展依法治理的单位达到997个(其中行政单位158个,企事业单位725个,各类大中小学校114个),占应开展数的96%。
党建文化墙
把握特点,以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知识
城关区依托节假日和法治宣传日,组织开展了“手牵手建设法治城关,心连心构筑和谐社会”、“春风送法润民心”、“司法干部进家门,做好群众贴心人”、“青少年平安过暑假”、“八一送法进军营”、“法治号起航,阳光下成长”、“法律进企业”、“法治宣传活动月”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将普法工作延伸到每一个行业,使全区所有人群都受到了法治文化的熏陶。据统计,城关区共开展各类大小普法宣传活动33500余场(次),悬挂横幅12000余条,制作、送发各类宣传彩页、手册近200万份,发放法治宣传品近100万份,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活动20000余次,接受市民咨询60000余次,受教育人数近150万人,在中央省市各大媒体刊发信息百余篇。
爱国主义教育
依法治区,以法治政府建设构建政府治理体系
城关区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实现办理水平和工作实效“双提升”,2019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6件、政协委员提案99件,办复率均为100%。
《社区矫正法》宣传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结合年度工作重点和国家新出台法律法规,制定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计划,定期在政府常务会议上组织学法,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2019年共组织学习12次,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及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对《民法典》《社区矫正法》等进行了重点学习,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及依法行政水平。
齐抓共管,以各部门联动组成普法“大合唱”
城关区制定“谁普法谁执法”责任清单,明确各单位普法责任。
兰州市城关区财政局着力打造法治财政,根据区委、区政府保障普法工作经费的要求,2017年起按照城关区户籍人口93.6万、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将全区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其他普法工作投入,“七五”普法以来,已累计拨付经费519.79万元。
城关区人民法院将普法宣传工作作为“开展法治教育、展示司法形象、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司法公信”的重要抓手。
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局做到“年初有计划、宣传有重点、培训有成效、工作有创新”。共组织人员参加法治培训20余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和合格率达到98%以上。
普法宣传进军营
国家税务总局兰州市城关区税务局深化税收法治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万家的“八进”主题活动。2019年,组织纳税人学堂专题辅导22场,累计培训超7000人次,发放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明白卡”宣传彩页5.4万份。
城关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干警杨雪姣作为全省“法治进校园”巡讲团成员,分赴平凉、庆阳等地进行法治宣讲,受众4000余人。并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构建一个网民身边“指尖上的普法检察院”,先后打造出“姣姐课堂”、“公诉之声”、“聚焦侦监”等知名普法宣传品牌,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
城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强化《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明厨亮灶”提档升级行动,全区餐饮“明厨亮灶”率达到98%,实现餐饮安全监管全覆盖。酒泉路夜市(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逐步走向正规,正宁路夜市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成为享誉全国的兰州餐饮“名片”。
城关区教育局秉承“传承与发展”的理念,坚持“开明与开放”的格局,倡导精神的“唤醒与点亮”,通过“赋能变革”,努力为迎接未来教育新发展、新跨越奠定思想基础,从小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各校园以兰州市和城关区开展的道德实践“美德少年”“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和宣传活动为突破口,通过树典型,做榜样,弘扬正能量,争做文明人,全力提升城关区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白银路小学在操场画交通法规线,利用现有资源做游戏的同时学习交规。
法治进校园
兰州市城关区东站小学十多年来一直把法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切口,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围绕“德在心,法伴行”的教育主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促进并形成以《我与法》校本课程和少年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为主轴,多样化教育阵地、系列化教育活动、辅德化大课间和一体化的“五结合”教育为支架的综合教育模式。
务求实效,以普法责任制强化普治并举
“七五”普法以来,城关区坚持完善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评体系,为全面检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提供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和依据。积极推动全区各部门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和日常学法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宪法法律46场次。区委组织部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区人社局把宪法学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推动全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原原本本学习一遍宪法文本。党校把宪法法律列入干部教育必修课,宣讲50余场,受众人数3000余人。推行领导干部年度法律考试和任职法律考试制度,规范完善考试内容和方式,注重考试结果的运用,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任职前都应参加法律考试。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将测评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宪法宣传现场
区委中心组把法律学习列入重要日程,每年至少进行五次法律知识讲座。成立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出台了《城关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成立区法律人才服务库,推动街道、相关部门、单位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坚持做到依法决策。城关区律师行业发展迅速,从2013年6家律所到现在31家,259人。
全面完成了基层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在各街道已建成司法信访维稳中心。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七五”普法期间对已受到省、市命名的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资格复核,申报2个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健全完善了区、街道、村(社区)、楼院四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为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涉及民生问题提供法律支撑,实现了法律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的法律服务新格局。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方式,加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安置帮教网络,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率达70%、帮教率达100%。同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法规的宣传宣讲,学习参与率达100%,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矫正对象依法处事的法治思维,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案件。
近年来,城关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县(区),全国、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区)。拍摄的微电影《永不放弃》荣获第五届亚洲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海棠奖”;微视频《尕娃复学》在“2019年司法部微视频大赛”中获三等奖,原创歌曲《守护》在司法部“司法行政十大原创金曲献祖国”活动中获“司法行政原创歌曲优秀歌曲奖”;在第二届“陇原剑”杯甘肃政法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中,微视频《扫黑除恶》系列荣获“致敬扫黑英雄”特别奖,反映司法行政工作者投身防疫抗疫的沙画诗朗诵《谢谢妈妈送我再次出发》获奖。
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治。对于城关区的每个百姓来说,法律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词汇,它无处不在,在你来我往的交通争端和街坊邻里的尺短寸长中,在赔偿确权的征地拆迁和街头巷尾的矛盾纠纷中,在无数次不厌其烦的调解和宣传中,法律真正惠及民生,走入了千家万户。在新一轮法治建设的号角声中,城关区紧扣“法治宣传惠民、法治教育润民、法治文化引民、法治实践为民”这一主线,使依法治理机制日臻完善,全民守法氛围日渐浓厚,“法治城关”图景日益清晰。法治,正日益成为城关人共同的生活方式。
(兰州市城关区司法局供稿)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