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庄浪县城市社区调解员张晓丽
张晓丽(左三)在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
2016年9月,庄浪县城市社区退休女职工张晓丽成立了个人调解室,成为了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张晓丽凭借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热心、真心和耐心化解了辖区多起复杂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受到居民群众及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张大姐”。
“六心”调解 调出和谐新天地
张晓丽把“热心、用心、细心、耐心、真心、公心”融入到调解工作的全过程,热情接待每一位当事人,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细心观察当事人的言谈举止,耐心说服教育,紧盯双方争议的聚焦点,找准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把握法理情的契合点,帮助当事人双方分清是非曲直,对症下药,不偏不倚公心调解,用一片真心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经他们调解的纠纷很少有反悔和反复的。
2018年5月,张晓丽在晚饭后散步时碰见一名妇女躺在马路中间寻死,路上的车辆堵了长长的两排,她急步上前将这名妇女拉到了人行道上,擦掉了其脸上的血迹,关切地问其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得到当事人的信任后,慢慢打开了心扉,说出了实情,原来当事人是遭到其丈夫的殴打生气所致。张晓丽扶着这名妇女来到了其的出租屋,见到其家中有一个瘫痪的公公,还有一个1岁的小孩。据了解,其婆婆几年前去世,因为家庭琐事他们夫妻俩产生矛盾,张晓丽对其夫妻二人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让对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最后他们夫妻二人终于和好,为此他们一家和张晓丽成了最亲的亲戚。
巧用“五法”,化解纠纷新难题
张晓丽把介入、换位、感化、借助外力、帮扶救助五种方式运用到调解工作实践中,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发挥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对一些苗头性、初发的矛盾纠纷提前介入、及时就地化解。在调解过程中,引导当事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缓和当事双方的敌对情绪,辅以身边实例感化当事人,并借助当事人所在单位、妇联、居委会、司法所、综治委及亲邻好友等外部力量做思想工作,促成双方和解。遇到当事人生活上有困难的,他们责无旁贷,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帮扶救助,原本固执的当事人放下了戒心,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解。
一日早晨,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她的调解室,哭着向她诉说丈夫经常打骂她和儿子,看到老人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张晓丽随老人来到老人家中了解情况,老人的丈夫胡某诉说了自己的苦处,原来老两口的生活过得很艰难,家里有一个30多岁患有精神病的儿子,家里只靠胡某700多块钱的养老金维持生活,老伴因为儿子的事也患有抑郁症,常年和儿子吃药,儿子病犯了胡闹,胡某心里也烦躁,便出手打了儿子,老伴还护着不让打,他一时气上来便打了他们。从老人家里出来后,张晓丽直接来到了城市社区管委会向书记汇报了老人的情况,书记听了老人的情况,便向民政主要领导汇报特事特办,为胡某一家办理了城市低保,张晓丽又跑前跑后帮老人的儿子在天水联系医生,经常买东西去看望他们。老人每见到她都会说:“晓丽,太感谢你了,老汉现在脾气好多了,也不打她和孩子了,对她们也比以前关心了。”
张晓丽既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又是宣扬法治的普法人。无论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还是主持调解,都把“谁调解谁普法”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在排查中宣法,在调解中释法。多渠道多形式引领妇女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刚 文/图)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