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在陇中大地的法治画卷
——定西市“七五”普法工作综述
“法律学用全覆盖‘,八进’普及抓宣传。公务人员考学用,学法用法作示范……法律顾问进企业,依法经营防风险。社区治理成格局,保障公民参与权。单位人员常学法,确保事业大发展 ……”一曲《法治花儿遍地开》以编唱普法小曲戏的形式,唱遍通渭县的乡镇街道和村落,让法律知识入心、入脑、入行。
“万法之母是宪法,高高在上管众法”“渭河源头土凤凰,学了法律长翅膀。”
“家和万事兴,国盛百姓安”“寻常家事并非小事,万户平安方为盛世。”
渭水源头释放的法治文化……新编现代普法秦腔剧《公民张三》和《三喜临门》,正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走向陇原大地。
检查指导工作
连日来,在定西市烟草局,国家税务总局定西市税务局,在陇西县法治大道,在通渭县马营镇赤砂村、华川村村史展览馆,平襄镇宋堡村村民书画室,文庙街小学,在渭源县禁毒教育基地,上湾乡法治文化主题街,在临洮县岳麓山宪法主题公园,宝塔寺法律进宗教场所宣传;八里铺镇水渠村民俗乡韵、红色记忆、老王调解室……
在定西,无论徜徉在绿树红花的广场,或是漫步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法治文化充盈满目,法治气息扑面而来。
法治陇西
法治文化广场
定西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七五”普法注入了别样的底蕴:深化法治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定西、平安定西、文明定西建设。
规划先行奠基础 制度保障显合力
定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把“七五”普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5次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七五”普法工作。市、县区两级人大、政协积极开展调研和视察,监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开展。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七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
普法展厅
定西市委、市政府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社会综合管理目标体系和平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精神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制定了《“七五”普法考评办法》,组织开展中期督查和全面考核验收,促进了普法任务和目标有效落实。市政府把阵地、文化建设等内容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和“奋进之笔 得意之作”项目内容,通过“督考平台”按季度进行督查考核,分年度兑现奖罚,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党建工作室
定西市普遍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预防职务犯罪、反邪教、禁毒等各类法治教育基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把法治宣传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总体规划,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职能,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工作站122个,工作室1888个,建立村级普法微信群400余个,“法律顾问”也实现了村级全覆盖。五年来,定西市司法行政系统征订、编印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等各类学法资料40余种24万余册(份),制作普法工作笔记、手提袋、雨伞等普法实物10多万件,向全市贫困户发放“普法爱心包”21万余个,为推进全民普法、促进全民守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法律进宗教场所
“七五”普法以来,市、县区举办各类普法骨干、联络员培训班200余场次,培训近2万余人次。在全市组建8个456人组成的普法讲师团队伍的基础上,市、县区先后邀请省讲师团开展宪法、法治扶贫、民法典、服务营商环境等主题讲座,建立了普法联络员微信群,登记普法志愿者1073人,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法治宣传工作队伍。
精准实施抓普法 服务中心为大局
定西市委中心组每年把宪法学习列入学习计划开展专题学习;市人大常委会每年举行宪法专题讲座,在国家宪法日前后召开宪法座谈会;市、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两级政府在全市率先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新任职的领导干部参加宪法宣誓;市委党校把宪法学习列入各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法律八进”,精心组织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以及“宪法进宾馆、进万家、进公共场所”主题学习宣传和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在行政服务窗口、诉讼中心、宾馆房间和部分公共场所摆放和向社会群众发放宪法读本8万余册,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作品33件。定西市组织开展宪法宣讲1350场次,参加4万余人次,发放宪法读本等宣传资料和实物6万余件,营造了学习宪法、尊崇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浓厚氛围。
定西市烟草局法治宣传室
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对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制度、法治培训制度、依法决策制度、依法行政管理制度和学法用法考评制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市委中心组把法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年度学法计划,5年来先后10余次组织学习了宪法、民法、国家监察法以及党内法规,围绕国务院法治政府实施纲要系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认真落实会前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先后组织学习了立法法、选举法等32部法律法规。
市委组织部把法治理论和宪法法律知识作为菜单式培训、网络培训的主要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培训执法人员10152人次。五年来,定西市开展法治讲座565场次,参加4292人次。
定西市司法行政机关坚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创新考试方式,2019年,市委组织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市级81个单位3471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各县区也先后组织72679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网上学法用法考试。
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网络建设,为全市981所中小学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有针对性地举办宪法、交通安全、禁毒、反邪教、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校园法治讲座1675场次。各学校还通过模拟法庭、创作法治节目等方式开展法治实践:渭源县清源一小编排法治诗朗诵和法治快板等节目丰富校园法治文化;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中,洮阳初中、会川镇西关小学获优秀组织奖;福台高级中学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中获组织奖。
民法典宣传广场
市政府先后把法治阵地建设和创排普法秦腔剧列为“紧握奋进之笔、书写得意之作”项目,进行重点部署。临洮县筹资打造了岳麓山宪法主题公园;安定区筹资打造江夏法治文化广场。全市已建设成法治一条街73条、法治文化广场16个、法治公园4个、法治长廊、宣传栏等实体法治阵地792个,建成贫困村法治文化广场869处,完善提升村级法律图书室1963个。
普法剧《公民张三》剧照
2017年,定西市司法局联合渭河源演艺公司编排现代秦腔剧《公民张三》,先后演出86场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今年市司法局筹资20余万元,再度联合渭河源演艺公司创作普法秦腔剧《三喜临门》,倡导公序良俗,为全市和全国、全省同步小康以及“七五”普法顺利收官献礼。通渭县司法局的漫画作品《反家暴法》在第十三届全国法治动漫微电影作品征集中获三等奖,编印了《通渭县“七五”普法文学摄影作品集》,岷县编印《普法花儿集萃》,陇西县编印普法案例读本。各县区突出地方特色,推动在法治文化引领下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活动。
定西市司法局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百村创建”、法治扶贫“十项行动”、精准脱贫大讲堂和“法律明白人”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法律明白人”和“精准脱贫大讲堂”188场次和546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和“普法带头人”49800余人和5700多人。积极构建多元化矛盾化解机制,五年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2万余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和“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13.7万份,张贴《通告》《有奖举报办法》10万多份,印发宣传手册等52.7万份,悬挂横幅标语1.4万条,设立举报信箱2600多个,开展主题宣讲3300多场次,形成了全时空、广覆盖和全民参与的宣传声势。
普治并举促创建 法治建设呈亮点
定西市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依法治市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积极构建市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制定立法项目库管理、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立法项目论证评估等10项工作制度,完成了《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定西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地方立法。
市政府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试行)》,组建法律咨询委员会,建立了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政府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制度。2016年以来,市政府有157件重大决策经过了合法性审查,35部重大政府合同征询了法律委员会意见。全面完成了第五轮持证执法换证工作任务,7455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确认执法主体489个。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2次,评查综合执法领域行政执法案卷506卷。深化政务公开和“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清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567项、“不见面”办理事项132项。加大行政复议应诉监督力度,全市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39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90件。
2017年,定西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奖。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先进县”4个,“民主法治示范村”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6个,各县区命名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561个。(定西市司法局供稿)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