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三合司法所所长、镇调委会主任张仲胜的调解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09 22:16:27     

一起纠纷求公平 半页协议得人心

——和政县三合司法所所长、镇调委会主任张仲胜的调解故事

  

  “一起纠纷求公平,半页协议得人心。”在和政县三合司法所所长、镇调委会主任张仲胜的办公室里,有这样一幅调解联,这是他自撰的,也是他多年来调解之路的真实写照。

  50出头的党员张仲胜自2012年任三合司法所所长、镇调委会主任以来,在精耕细作调解责任田的同时,不忘探索开垦“试验田”,他提出的“零纸张,零谋面,零档案,网上刷屏调解法”,曾被省司法厅命名为和政调解新模式。2014年,他被临夏州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评为优秀调解员;2019年,他所在的三合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先进司法所。

调处的案件成美谈

  今年3月3日,家住和政县新营乡闫蔡坪村的群众马某来到三合司法所反映,由于儿子的感情“出轨”,儿媳回到三合镇娘家已有3年之久,双方家庭电话对骂多次,早已闹僵。

  张仲胜安慰了几乎不抱希望的马某,在掌握了双方信息,并微信上进行沟通后,他决定从亲情入手,让马某儿子的两个孩子作为感情粘合剂来调解此事。在对两个孩子进行一番细致的交代和“培训”后,马某的儿子带上两个孩子去岳父家里“求情下话”。期间,张仲胜一直在微信上同步指导出主意。经过一番软硬兼施、循序渐进的“进攻”,最终让暴跳如雷的岳父态度缓和,把女儿送了过来。

  这起当地群众普遍认为已无法化解的家事婚姻纠纷被化解,一时传为美谈。
 


  张仲胜在调解一起地界纠纷(7月30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摄

  
       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张仲胜还建立创新了“抑郁家事调解冷冻机制”。他说,家庭婚姻“抑郁症”,往往有难度、广度、深度,这类纠纷采取调处前冷冻术,随后调理治疗,纠纷往往会迎刃而解。

“多跑一趟”跑向幸福

  2019年12月17日,因和妻子李某吵架,家住三合镇的穆某一怒之下打了妻子。远在青海的岳父得知此事后,在送女儿医院治伤后将其带回了家。今年2月25日,李某一纸诉状把穆某告上法庭要求判决离婚。想尽办法试图挽回婚姻的穆某在山穷水尽的处境时求助了司法所。

  张仲胜决定分步调解。他采用先建议调解,再用法庭答辩状感化李某,最后采用“欲擒故纵术”。经过一番“斗智”和“斡旋”,今年3月19日,两个人和好如初。

  “我的这个难事,请人说情跑了8次,自己跑了6趟,法院调解了3次都没有结果,没有想到张所长用‘多跑一趟’办法就给解决了。”穆某庆幸地说。

  “调解工作就是说破嘴,跑瘦腿,头发成毡,皮鞋脱圈,只要努力,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调处不了的纠纷。”张仲胜的脚印踏遍了三合镇25平方公里的沟沟壑壑、山山水水。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新需求,张仲胜推出微网调解室,调解工作从桌面搬到网上。他创新的网上预约挂号盲式调解,又称“空中小法庭”,解决了跨区域调解不方便难题,实现全流程一群(微信)办结。

  张仲胜还率先在全县建立与信访、法院联调,实现“访诉调”联动机制。常在调解一线的他,在普法中化解矛盾,在调处纠纷中普法。2000年以来,张仲胜化解矛盾纠纷1200多起,成功和满意率均在98%以上,实现了“微事不出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陈孝志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