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司法局多措并举推进“诉调对接”

发布时间:2020-05-25 16:40:31     

围着诉讼转 跟着矛盾调
——通渭县司法局多措并举推进“诉调对接”

       近年来,通渭县司法局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减轻法院裁判压力,彰显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独特优势。通过驻站专职调解、律师调解和个人调解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有效对接,切实做到围着诉讼转,跟着矛盾调。

在法院“安家”

打造驻在式专职调解

       2018年,平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工作站成立,派驻两名专职调解人员开展调解工作。在通渭县司法局和通渭县人民法院的帮助与支持下,平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工作站不断健全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调解程序,承接法院移交的矛盾纠纷,与诉讼活动直接对接,收到“短、平、快”的效果。

       县法院立案庭对受理的案件进行评估,对案情简单,认为适宜人民调解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送调解,工作站对收到的移送案件审查后,认为符合人民调解条件的,及时登记受理,并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案件调解结束后,将调解情况反馈给县法院,对调解成功的,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当即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对调解不成功的,连同案卷材料一并移送立案庭,进入诉讼程序。自驻法院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91件,司法确认172件。

与法院“联姻”

试点专业化律师调解
     
       随着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的正当性、合理性、合法性要求逐渐提高,对调解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拓宽矛盾纠纷调解渠道,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2019年10月,通渭县司法局与县法院积极协调沟通,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设在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县法院为律师调解工作室提供单独的办公场所,按照“场所挂牌、制度公开、人员公示、设施齐全”的标准化要求完善了阵地设置,确定了3名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自律师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4件。

向法院“要件”

推行个性化个人调解
       
      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吸纳公信力较高的法律专家、法律服务工作者,于2019年12月成立王琳调解工作室,在平襄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以个人的名义开展调解工作。

       王琳调解工作室主动与法院对接,向法院“要件”,法院将适宜调解的案件移送王琳调解工作室调解。同时,在日常工作或社区巡访中,对接触、了解到的矛盾纠纷,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及时化解和疏导。自王琳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6件,成功2件,司法确认2件。对一些争议较大的矛盾纠纷,及时引导当事人走诉讼程序。

       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注入了新的活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记者 孙涛 通讯员 强小莉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