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定西市安定区司法局鲁家沟司法所联合甘肃培信律师事务所坐班律师,利用逢集日开展“坐班律师逢集日普法”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方便了群众就近咨询法律问题,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定西市律师行业全面推行律师“坐班”制度,在全市30家律师事务所遴选135名“坐班”律师,走进基层乡镇采取线下驻点和线上咨询的双选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委托诉讼。目前,成功指引转介法律援助申请29件,提供法律咨询230余人次。
履行职责 主动融入社会治理
定西市律师行业把律师“坐班”制度作为落实“社会治理比安全看稳定”的一项务实惠民举措,引导律师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除婚姻、身份关系确认类案件外,对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基层司法所要优先协调律师辅助参与调解工作,对能够形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的案(事)件,在律师帮助下向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或法庭申请确认效力。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和决定的申请,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采取律师委托代诉方式予以解决,不断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通过“坐班”律师介入,成功调处矛盾纠纷57件,主要涉及相邻关系、土地承包、家事婚姻等,转介委托律师代理诉讼21件,极大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安定区团结镇开展司法协理员坐班律师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通过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将专业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化解基层矛盾提供法律支撑,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走进安定区团结镇会议室,桌上整齐摆放着调解员、记录员、律师、当事人四块醒目的标识牌。此时,已陆续有群众前来咨询。坐班律师王勇军正专注倾听群众诉求,手中的笔在纸上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用通俗易懂的方言解释法律条文。调解员不时穿插询问细节,帮助厘清事实脉络;记录员则同步记录全过程,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可查证。
团结镇联庄七社农民杨富祥说:“今天听到律师来坐班,有些问题来咨询一下。通过律师解答问题,我心里不懂的问题解答清楚了,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像杨富祥这样通过律师专业指导法律困惑及现实诉求得以高效化解的村民不在少数。调解团队不仅提供现场咨询,更注重实地走访。针对复杂情况,团队主动上门勘察,提供“一对一”法律意见,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甘肃实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勇军告诉记者:“作为司法协理员进行律师坐班,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我深感荣幸。我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群众提升法治意识、化解矛盾、维护权益,让法律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支撑,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法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强协作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在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改造提升基层司法所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定西市律师行业加强与人民法院、公安、乡镇综治中心的协调联动,形成中心综合受理、统筹分配和分类处理的服务流程,加大信息资源汇聚共享,为坐班律师提供较为充分的诉前调解、委托代诉资源,让律师更好发挥专业化优势,扎根投入到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中。其中,通渭、漳县联合驻点乡镇,定期发布坐班律师信息,加强宣传引导提升群众知晓率;陇西、临洮主动对接综治中心,集中为坐班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台账,更加精准开展法律帮助。
安定区巉口司法所联合定西市瀛运律师事务所坐班律师,利用“逢集日”人流量大的特点,常态化开展“坐班律师逢集日普法”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案例讲解、资料发放等形式,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坐班律师在集市设立咨询台,针对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农民工维权、民间借贷等法律问题,提供“一对一”免费解答。活动共接待咨询群众20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普法手册、宣传单页200余份。通过以案释法形式,结合近期农村高发的赡养纠纷、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例,用方言讲解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理解力。通过现场咨询发现,农村群众对土地流转、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关注度高,坐班律师针对性解答并记录共性问题,为后续普法提供方向。
群众反馈说:“以前觉得打官司麻烦,现在知道有免费律师帮忙,心里踏实多了!”“这些诈骗案例讲得明白,以后接到陌生电话会多留个心眼。”
此次活动覆盖赶集群众200余人次,有效扩大了普法覆盖面,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法治环境。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张邺)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