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司法局渊泉司法所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5-09-02 15:54:22     来源:法治甘肃网

小板凳”搭建起居民议事新平台

——瓜州县司法局渊泉司法所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杨立洲

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近年来,酒泉市瓜州县司法局渊泉司法所紧紧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以“小板凳”为载体,搭建起居民议事的便捷平台,将基层治理场景从封闭的会议室延伸到开放的楼院广场,以“唠嗑式”互动化解矛盾纠纷,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条接地气、聚民心、解民忧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从“会议室”到“楼院间”打破壁垒

瓜州县司法局渊泉司法所在日常工作中认识到,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贴近群众,只有让居民真正成为参与者,才能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为此,渊泉司法所连同辖区内社区共同创新推出“小板凳”议事机制,无需提前发通知、订议程,由社区工作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带着“居民宝典”,居民搬起自家的小板凳,在小区广场、单元楼前、凉亭树下等居民熟悉的场所围坐一圈,就开启了一场“接地气”的议事会。家住金屋小区的王阿姨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一进会议室就紧张,好多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现在好了,搬个小板凳在楼下坐着,跟街坊邻居和社区干部像拉家常一样,想说啥就说啥,心里敞亮多了。”这种“零门槛”的参与方式,让居民从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从“你说我听”到“共商共议”凝聚共识

在“小板凳”议事过程中,社区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再是单向的政策宣讲者,而是倾听者、引导者,居民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问题的提出者、方案的设计者。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互动讨论,不同群体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分歧在交流中化解,共识在碰撞中凝聚。光明园小区停车位规划不足,“抢车位”成为居民日常矛盾的导火索,此前部分居民停车占用绿化面积、消防通道,停车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在“小板凳”议事会上,有居民提出合理压缩绿化带宽度的建议,最终社区借用燃气管道提升改造的机会缩减部分非核心绿化带、增设停车位。这种“共商共议”的模式,使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小板凳”虽小,却能承载大民生。

从“说得多”到“做得实”闭环管理

议事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若只“议”不“办”,“小板凳”议事便会沦为形式。瓜州县司法局渊泉司法所指导社区专门设立“议事台账”,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实时记录,按照急难愁盼程度分类标注。紧急问题由社区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现场协调处理,确保“当日事当日毕”,复杂问题由司法所和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解决,明确办理时限,分阶段推进实施。问题办结后社区再次通过“小板凳”议事会收集反馈,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从“解难题”到“促和谐”激发活力

“小板凳”议事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邻里距离、融洽了居民关系,让曾经“关起门来各过各的”居民重新找回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在议事过程中,居民们不仅讨论公共事务,还会分享生活经验、互助解决困难。独居老人张大爷行动不便,在“小板凳”上随口提了一句“买菜不方便”,第二天就有邻居主动提出“帮忙代买”,看似微小的互动,让邻里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互助”,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