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普法” 解决群众“疙瘩事”

发布时间:2025-08-12 17:52:26     来源:法治甘肃网

如何让老百姓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纠纷?秦州区司法局太京司法所健全镇村两级调解网络,创新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在群众家门口化于无形。

前不久,太京司法所联合镇综治中心调解了一起因误砍相邻地界树木引发的财物损害赔偿纠纷,通过耐心疏导和依法调解,促成双方最终和解,有效化解了矛盾。

7月23日,太京镇北崖村村民李某某因为自家的樱桃树果园地边,有白杨树长期影响其家里樱桃树的采光。李某某征得白杨树主人同意后雇佣工人姚某某将地界边的白杨树砍掉。姚某某在砍伐白杨树的过程中,误将其它相邻地界黄某某家的一棵白杨树和梧桐树砍掉,树木倒塌以后并将黄某某果园的看护房屋损坏。双方因损害赔偿事宜发生矛盾纠纷,相互发生争吵,互不相让,就赔偿金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屡屡再起争执。

为妥善化解纠纷,避免矛盾升级,太京司法所联合综治中心及时介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人民调解员马文斌、张增益等人首先向双方释明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李某某和姚某某的侵权责任及黄某某的合法权益,随后引导双方从邻里地界和睦的角度理性沟通,还向双方进行普法宣传,在听完调解员对事件的分析后,情绪逐渐平和。

通过前后两次调解,调解员通过讲明法理、情理,理清矛盾发生原因和双方存在的矛盾焦点,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结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像马文斌、张增益这样有调解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人民调解员,在太京镇村两级共有85名。

“我们积极探索‘调解+普法’模式,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调解工作的全过程。”太京司法所所长吕鹏程说,在调解矛盾纠纷时,调解员不仅注重化解矛盾,还注重向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太京司法所推行部门联动一体化调解模式,推动镇村调委会与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建立联合排查调处机制,整合网格员、调解员等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分级分类处置纠纷,统筹解决复杂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