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田间的一场意外,让邻里间的矛盾骤然升温;多元联动的调解智慧,却让剑拔弩张的僵局化为握手言和的温情。镇原县司法局三岔司法所近日成功化解的这起无人机喷药侵权纠纷,为涉农纠纷的高效解决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意外突发:无人机 "飞" 来横祸
2025年7月的三伏天,本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大塬村的田间却因一架无人机陷入纷争。无人机操作人员景某受贾某甲委托,为其玉米地喷洒农药和除草剂时,因操控不当叠加风向影响,部分药剂随风飘移至相邻地块。
贾某乙种植的籽瓜、果树,贾某丙培育的豆子、树木瓜菜因此遭殃 —— 作物叶片蔫黄、幼果脱落,呈现明显减产迹象。几番协商无果后,矛盾愈演愈烈,贾某乙选择报警求助。
实地调查:厘清责任定纷争
接警后,三岔司法所与当地派出所迅速启动联动机制,组成工作组赶赴田间。顶着七月烈日,工作人员细致勘验作物受损情况,通过走访村民、调取影像记录等方式全面固定证据。
经调查,作物受损症状排除施肥、病虫害、气候等因素,完全符合除草剂药害特征。据此认定:贾某甲现场指挥不当,景某无人机操作存在明显过失,二人行为与作物受损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需承担赔偿责任。
调解僵局:鉴定成本成 "拦路虎"
责任虽明,但损失测算却成难题。咨询得知,涉农案件鉴定费用高昂,远超当事人实际损失,且流程繁琐、耗时较长。"农时不等人,当事人耗不起鉴定时间和成本。" 三岔司法所所长李志伟坦言,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多元破局:情理法融合化干戈
面对困境,工作组转变思路,启动多元调解机制:邀请农业技师和农村 "土专家" 介入,凭借专业经验评估受损作物价值,精准确定损失金额。
在此基础上,工作组采用 "背靠背" 调解法,从情理法角度耐心劝解双方换位思考 ——"今天的‘背靠背’,是为了将来能‘面对面’"。最终,在不懈努力下,当事人情绪缓和,达成一致:贾某甲、景某一次性赔偿贾某乙、贾某丙损失 4600 元。
一场因无人机而起的田间纷争,在多元调解的智慧中圆满化解,既维护了农户权益,也修复了邻里关系,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通讯员 黄建国 常道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