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省女子监狱紧紧围绕以文化人、促进罪犯培根铸魂、重塑“三观”的改造宗旨,厚植思政教育,深耕文化教育,精耕心理矫治等,扎实推进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
厚植思政教育 把稳基础教育“新航向”
省女子监狱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推进,制定年度教学计划和教育日工作流程,以现场授课、大讲堂等多种方式,一体推进法律常识、中华传统文化、公民道德教育,持续强化罪犯法律常识、道德意识和认罪悔罪意识,使罪犯坚定踏实改造的信心,教育宣传、环境熏陶等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持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开展罪犯唱红歌、感党恩活动,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实效性、仪式感。每季度开展一次认罪悔罪集体教育,半年开展罪犯养成教育专题谈话,同时借助监狱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和教育改造成果展示,促使罪犯真诚认罪悔罪,激发罪犯认罪悔罪意识,增强主动改造的动力和活力。
监狱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演讲比赛等方式,广泛宣传解读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及禁毒相关知识,邀请律师、专家针对罪犯改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罪犯主动参与等学习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生活中法律运用进行展示,增强罪犯对法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罪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确保罪犯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深耕文化教育 增添改造育人“新动能”
省女子监狱不断丰富改造载体,探索多元发展,持续推进“五育融合”文化品牌建设,推动监狱文化建设提档升级。
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教育活动,持续丰富罪犯文化教育工作,确保罪犯在文化教育成效上有质的提升。积极主动与全省多个非遗传承工作室开展联合办学,邀请玫香非遗工作室、国家级非遗兰州太平鼓传承人进行非遗培训,非遗罐罐茶专家传授茶艺技艺,教育引导罪犯学习非遗技艺、接受艺术熏陶。创新开设罪犯美育课堂,开展音乐、剪纸、书画等美育教育,以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罪犯感受人生的幸福和美丽,增强罪犯乐观改造的积极心态。
以传统文化为纽带、以文化育人为主题、以监区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文化活动。开展“学优秀女性讲红色故事”“黄丝带”帮教活动,并举办主题演讲比赛,引导女性罪犯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开展了“民法典与生活同行”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治教育、征文比赛、个案分析,邀请专业律师答疑解惑,深入解析民法典条款、适用范围,强化罪犯对民法典的认识。禁毒教育通过现身说法、邀请省妇联专家现场授课等,大力宣传国家禁毒相关法律法规及禁毒拒毒的重要意义,在罪犯中形成人人懂法、人人拒毒的良好氛围。
围绕“一监一亮点,一区一品牌”建设要求,打造更鲜明的监狱改造文化、更响亮的文化监区品牌,广泛开展全员阅读、主题征文、读书分享、兴趣小组、文体活动、书香监区、书香个人评选等,充实监区文化内涵,塑造健康监区文化。同时为充分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扎实开展好罪犯兴趣班活动,开展手工作品评比活动1次,各监区积极动员,鼓励罪犯积极参与创作,形成良好改造氛围。
广拓社会帮教 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
省女子监狱努力构建“监狱主导、家庭协助、社会参与”的立体帮教格局,制定年度计划,有重点地邀请民盟盟员相继开展法治讲堂、文化讲堂、法律援助、亲情帮教、监狱开放日等一系列帮教活动,实现“监狱+社会+家属”共教模式,获得社会广泛赞誉,成为监狱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积极与地方司法局联系,建立构建“监狱—监区—分监区—分队”四级纵向层级网络架构和“业务部门联动机制+社会资源联动平台”的横向协同网络体系,为深入开展罪犯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奠定制度基础。持续深化监地合作,不断推广“法律援助服务+调解”工作模式,通过座谈会、馨叶报设立检察官寄语、法律援助等方式联合法院、司法局、检察院、律所常态化开展普法进狱园法律援助活动。与兰州市西固区司法局联合建立联动机制,并举办“一室一基地”挂牌仪式,建立“馨叶调解工作室”和“社区矫正人员警示教育基地”,聘请6名人民调解员协助监狱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联合北京齐致律师事务所建立志愿服务机制,以“需求导向、分类施策”为原则,创新推出法律援助“季坐诊”机制,专业律师志愿服务团队每季度定期进驻监狱开展集中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咨询、“沉浸式”普法课堂、法律文书代写等专业援助。同时,建立“线下+线上”双轨服务通道,罪犯可通过预约登记,在坐诊期间获得“一对一”法律咨询,复杂法律问题可通过信函等方式实现跨周期跟进解答。法律援助“季坐诊”机制打破传统帮教模式,实现专业法律服务向狱内延伸,形成“监内教育+社会帮扶”的联动格局,为构建“监狱教育改造+社会法律服务”的协同机制提供了范本。
强化能力建设 锻造专业队伍“新质效”
省女子监狱坚持打造过硬队伍,不断优化民警教育改造工作基础能力提升路径,想方设法补强从事教育改造工作民警,尤其是针对一些青年民警“不会谈话攻心,不敢上台讲评,不擅调解纠纷,不愿钻研业务”的短板。
及时总结2024年监狱在重点罪犯集中攻坚、个别教育、矫正矫治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为监狱民警提供互学互鉴的第一手资料。
对2025年女子监狱青年讲师团进行扩充,成立思想政治教育讲师团,将省级教育改造专家和2024年度监狱级教育改造专家全部纳入讲师范围,积极开展“监狱领导讲政策、科室领导讲管理、专职讲师讲专题、服刑罪犯讲改造”的“四讲”活动,有效提升民警授课水平。
精耕心理矫治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
省女子监狱坚持完善心理矫治工作制度,发挥好三级心理矫治工作网络作用,努力开创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持续提升监区心理辅导站的“先锋队、岗前哨”效用,开展心理辅导员、心理互助员培训。积极推进朱鸿劳模工作室各项工作,在心理矫治专家的带领下,深入扎实开展经典案例撰写和心理矫治课题研究。制定“一月一主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既突出覆盖面,又突出个性化。截至目前,开展心理健康课堂教育40课时,专题知识讲座2场次。创新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总结提升“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监区”罪犯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经验,针对目标群体,定制辅导方案,定期召开个案督导分析会议。
监狱以“专管专教、精准施策”为核心,整合警力与教育资源,形成集入监适应和出监衔接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改造单元。建立入监教育动态评估机制,以身份核实与信息采集、监规纪律、认罪悔罪、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全覆盖开展入监学习教育。以遵纪守法教育、形势政策、前途教育和就业指导等为重点内容开展集中教育,充分发挥出监实训中心平台作用,全面培养即将回归罪犯的社会化能力。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