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要回欠薪得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在综治中心一趟就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务工人员张某在肃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拿到被拖欠的8000元工资后,难掩感激之情。这一温暖场景,是肃州区司法局创新推出“融入式”法律服务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肃州区司法局将核心法律服务职能“整建制、全要素”入驻肃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了法律援助与法律咨询、行政复议、公证业务、人民调解四大窗口。通过资源整合、机制融合、力量聚合,实现了“一站式受理、专业化服务、多维度解纷”,有效提升了法治护航基层治理的效能,让群众在“最多跑一地”中切实感受到法治的便捷与温度。
“一站式”服务破解群众跑腿难题
说起自己的高效维权经历,张某对肃州区司法局“一站式”服务模式赞不绝口。此前,他因餐厅拖欠工资向综治中心调解窗口求助,因双方诉求差距较大,调解未能当场成功。调解员当即引导他到相邻的司法局公法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确认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后,由值班律师协助完善材料、代书仲裁申请,并陪同前往入驻综治中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提交申请。全程无缝衔接的服务,让张某通过仲裁顺利拿回工资。
走进肃州区综治中心,司法局服务窗口与矛盾调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窗口紧密相邻。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中,更是服务资源的深度整合。群众寻求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或调解,无需多头奔波,在综治中心即可“一窗通办”。司法局精选业务骨干常驻窗口,提供专业解答并引导群众选择最优维权路径,同时对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构建起“线上+线下”“前台+后台”的无缝服务体系,使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法治枢纽站”。
“闭环式”解纷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原本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4个小时就解决了!”提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解决过程,市民李某连连称赞。今年3月,他因交通事故腿部骨折,责任方迟迟未赔付。在法律援助热线咨询后,他来到综治中心司法局窗口申请援助。工作人员发现纠纷事实清楚、适宜调解,立即启动“援调对接”机制:值班律师当场核算赔偿金额,移交入驻的交调委并指派律师参与调解。最终,双方签署协议,保险公司承诺7日内完成理赔。
入驻综治中心后,肃州区司法局优化升级“援调对接”机制:对交通事故赔偿、劳动争议等适宜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优先调解,并从调解专家库选派专业调解员或指派值班律师参与,确保调解专业性和法律效力。调解成功则当场签约,失败则快速转入援助程序。这种“调解在前、援助兜底、诉讼最后”的多层递进模式,形成高效闭环,显著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
“零距离”宣传筑牢法治根基
“这些诈骗手段太隐蔽了,幸亏你们提醒!”近日,在综治中心反诈宣传点,市民王女士拿着宣传册说道。
依托综治中心人员密集、辐射面广的优势,肃州区司法局将其打造成普法前沿阵地:大厅放置宣传资料、电子屏滚动播放普法视频、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律师在值班办案中“以案释法”,工作人员结合群众咨询精准普法,让每一次服务都成为法治教育课。
针对近期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肃州区司法局在综治中心大厅设置宣传点,高频度播放防骗宣传片,值班律师详解诈骗手段和防范措施,窗口人员向办事群众逐一发放宣传册。浓厚的法治氛围,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
据统计,今年以来,肃州区司法局入驻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已接待咨询群众737人次,办理援助案件242件,受理公证2件、行政复议案件17件,帮助462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72万元,群众满意率持续走高,为平安肃州、法治肃州建设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动能。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魏世东)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