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手机突然响起警报,系统立即显示其已越界——这样的场景,在凉州区司法局智慧矫正中心随时出现。
自社区矫正法施行以来,凉州区司法局以“科技赋能+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创新实施“五个强化”工作法,将冷冰冰的监管数据转化为有温度的帮扶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走进凉州区社区矫正中心,“三区十八室”功能区划分清晰。在指挥调度大厅,47个镇(街)社区矫正站点实时画面滚动播放,矫正对象的定位轨迹、行动状态一目了然。
据介绍,凉州区社区矫正中心依托“三检联动、三推送、三重预警”智慧监管机制,工作人员可通过随机抽检、网上巡检、视频点检开展联动监管,同步实现法律法规普及、政策解读、心理疏导的精准推送,并对越界警报、轨迹研判、风险评估进行动态预警。五年来,通过该机制开展巡检20余轮次,点检2000余次,推送学习内容4000余课时,推动社区矫正从“人防”向“技防”转型升级。
凉州区还建立起社区矫正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法检公司等部门协作配合,依托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实现审前调查、交付接收、教育管理等环节无缝衔接。五年来,累计完成案件信息互传800余次,召开联席会议30余次,协同解决刑罚执行问题260余件,形成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
在教育帮扶环节,凉州区坚持“因人施矫”原则,将集中教育与个性化矫正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矫正对象制定专属教育方案。联合民政、人社、团委等部门整合群团组织资源,依托社区矫正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就业安置“三大基地”,开展心理测评、就业帮扶等多样化教育帮扶,帮助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不仅是监管,更是心灵的救赎。”凉州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智慧监管的“千里眼”到帮扶教育的“暖心桥”,凉州区正以创新实践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