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年来,武威市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该法,紧紧围绕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工作,抓重点、求突破、强措施、补短板,有效提升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实战化、智能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加强精准监管 矫正管控水平不断提升
推动“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创建。武威市同步启动、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开展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创建,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全力打造,目前,全市“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已全部建成,实现了集日常办公、监督管理、学习教育、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社区矫正目标。
严格日常监管机制。天祝县实施“3456”监管措施,古浪县巧用“六治”管理模式,在日常监管上持续用劲发力,各县区依法规范社区矫正对象报到、请销假、迁居变更、考核奖惩等监管制度,建立矫正小组,制定矫正方案,落实定期走访制度,全面了解掌握矫正对象各方面情况。五年来,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415场次。
抓好风险研判处置。五年来,武威市开展分析研判会65场次,重点对调查评估、居住地认定等执法环节的潜在风险进行梳理分析。联合武威市公安局制定印发《武威市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健全完善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扎实开展“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制定印发了《武威市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从强化风险管理、严格日常监管、加强执行监督、做好教育帮扶、强化基础保障、提升执法能力6个方面对20项工作作了细化部署,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凉州区司法局东关街司法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长期在基层司法所工作的人员,我亲历了社区矫正法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深刻感受到这部法律给基层治理带来的双重革新,一方面,法律对监管流程进行了系统性规范,通过定期考核等制度构建起更严密的法治防线;另一方面,突破性融入人性化治理理念,特别是‘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审批制度的设立,不仅有效保障了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就业的合法权益,更为其顺利融入社会、重启正常生活提供了坚实法律支撑,真正实现了法理与情理的有机统一。社区矫正法的颁布实施,为我们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和行动指引。我们将持续探索社区矫正新思路,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矫正质效,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推动规范执法 矫正工作质效不断提高
多措并举宣传社区矫正法。武威市邀请相关专家或者业务骨干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共开展专题培训班8场次。通过设置宣传台、借助“乡村大舞台”等平台,广泛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法宣传活动,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凉州区《农村社区矫正工作的困境和应对措施》一文被评为全省社区矫正主题征文优秀论文。
人大检察建立监督机制。2024年7月18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一行,对武威市贯彻实施社区矫正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积极邀请市人大等部门对县区和部分司法所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进行调研督导。市检察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武威市关于社区矫正监督与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和《武威检察机关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工作办法》,开展社区矫正交叉巡回检察,社区矫正监督检察机制不断完善。
刑罚执行加强一体化建设。积极与武威监狱衔接,先后选派7名监狱警察参与全市社区矫正执法,分批次对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进监区警示教育,五年来,分批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走进武威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建立监狱和司法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水平。
矫正程序不断统一规范。全面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人员综合法律知识网络培训,审核配发“甘肃省社区矫正执法证”。制定武威市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档案管理制度、案件评查办法,组织开展案件交叉评查,社区矫正执法、管理、考核、解矫、档案等工作持续规范。
细化帮教措施 教育矫正实效不断增强
分类施策开展教育矫治。武威市坚持分段教育和分类教育相结合,按程序开展入矫、常规、解教教育,将“入矫第一课”列入学习内容,在每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特点、犯罪原因、矫正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教育。
推动建设教育帮扶基地。凉州区依托图书馆、武威文庙等优势教育资源,积极打造社区矫正文化教育基地;民勤县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挂牌成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全市建立帮扶教育基地10个,公益活动基地53个,就业基地10个,开展集中公益劳动活动36000多场次。
全面落实定期报告走访制度。社区矫正对象每周主动汇报活动轨迹,每月书面汇报思想动态情况,落实定期走访制度,全面了解掌握矫正对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教措施。
“在接受社区矫正的这段日子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他们不仅给我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还时刻关注我的日常生活和家庭状况,让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法律意识,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法律知识。由于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外出至市辖其他县区。每次申请相关审批手续时,司法所工作人员都是一次性告知我需要准备的资料,按照规定快速及时给我办理,让我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社区矫正对象谢某动情地说,“司法所所长待我更是像家人一样,常常鼓励我要遵纪守法,好好干,把家庭照顾好。这份温暖的叮嘱,不仅给了我改过自新的勇气,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大力开展心理矫治辅导。联合市教育局、武威监狱组建全市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团,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巡回心理辅导讲座,针对重点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共开展心理辅导5696人次。
用心抓好就业技能培训。针对就业、就学、生活困难的矫正对象,联合人社、民政部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共组织慰问社区矫正对象困难家庭40余户,组织参加餐饮、挖掘机等技能培训37人次,指导就业、就学821人。
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原则,在全面保护未成年身份信息和安全隐私的基础上,充分凝聚团委、检察院、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合力,切实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治、帮扶救助工作,通过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监护人签订监护协议、定期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及其监护人沟通交流等方式,从心理上鼓励,从行为上指引,从兴趣中挖掘,坚决消除监管风险。
武威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矫正作为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作为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更要做好教育帮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回归正常生活。我们将以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强化工作举措、攻坚克难,切实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建设平安武威、法治武威作出积极贡献”。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闫 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