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社区矫正助力法治建设 兰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发布时间:2025-06-18 16:03:26     来源:甘肃法治报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近年来,兰州市司法局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主线,聚焦制度化标准、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扎实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创新发展,以高质量社区矫正工作助力法治兰州建设。兰州市社区矫正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024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坚持建章立制

以制度化标准提升规范执法能力

强化组织保障。兰州市司法局建立市、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委员会118个,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全部依法设立,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市社区矫正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共同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管理机制。先后制定出台《兰州市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和受委托司法所权责清单》《兰州市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文件17个,形成了具有兰州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体系,确保社区矫正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严格规范执法。全面推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持续加强执法环节规范管理,统一办理社区矫正执法证件209个。推广使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优化调查评估、接收、解矫流程,规范法律文书格式,做到文书一人一档,施矫一人一策,矫正方案覆盖率达100%。建立公检法司等部门协商联席制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抓实监管举措

以精细化管理构建闭环监管模式

落实制度化监管机制。兰州市司法局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事项要求,确保刑事判决、刑事裁定和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正确执行。坚持“分类管理、分段教育、分级处遇”监管教育模式,划分严管、普管、宽管三个级别,宽严相济、动态管控,有效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落实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人员走访,紧盯日常监管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隐患漏洞,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主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部署开展了全市社区矫正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安全隐患专项排查行动、全市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全面排查问题隐患,严控安全风险,围绕6个方面22项提升举措,认真查摆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创新,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

落实长效化点检巡察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定位抽查和视频点名,2023年以来,共开展网上巡检72万余人次、电话抽检8.1万余人次、视频点检6.7万余人次、上门走访1.2万余人次,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行动轨迹、活动区域、思想动态等情况实时掌握、全面监管。

强化资源保障

以多元化教育提升矫治帮扶质效

运用专业力量精准帮教。兰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丰富、社会组织齐全的优势,分别与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借助专业力量开展心理矫治、法治教育、禁毒宣传等活动。2023年以来,共开展心理健康讲座711期、禁毒宣传讲座216期、警示教育1227期。

运用社会资源现场帮教。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全力推进社区矫正“三类基地”建设,建成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公益活动基地和就业基地,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现场教学、公益劳动、集中学习等活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运用民盟组织定点帮教。印发《关于深入开展“黄丝带帮教”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原则,主动加强与同级民盟组织的沟通联系,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区矫正“黄丝带帮教”示范基地。全市8个县区均已与当地民盟组织签订帮教协议,挂牌成立“黄丝带帮教”基地,充分发挥民盟帮教志愿者队伍专业优势和社会资源,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实现省内首个基地建设全覆盖。

紧盯科技赋能

以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监管体系

实现数据一体化。兰州市司法局依托甘肃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收集社区矫正对象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研判、智能化管理与智慧调度等功能,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智能化管理。通过自助矫正、远程督察等终端,全面采集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报到、教育学习等信息,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统一管理。

实现管理智能化。在全省率先研发并开通集矫务通、在矫通、协矫通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三通”App,以数字赋能助力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提质增效,为全省社区矫正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兰州样板,全面实现了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从“粗放式、人工化”到“精准化、智能化”的转变,基本形成了从“人盯人”到“网管人”的云端监管新模式。

实现互联协同化。充分运用政法跨部门协同办案平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便捷高效优势,健全完善各政法单位沟通协调机制、重大事项通报会商制度,实时掌握平台案件流转情况,及时对平台流转案件办理进行督促检查,推进协同办案系统高效运行,提高政法部门协同办案智能化水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