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执法检查流程透明,还有专业团队帮我们排查法律风险,企业发展更安心了……”近日,武威金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座谈会上的一番感慨,折射出当地优化执法服务的实效。
自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武威市司法局以问题为导向,打出“线索征集+精准服务+清单管理”组合拳,推动涉企执法从“监管为主”向“服务赋能”转型,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广开渠道
构建线索征集“天罗地网”
武威市司法局牵头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联动”线索征集机制,打出“线上+线下”组合拳。线上开通“涉企执法监督专线”,整合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一号响应”,累计受理转办问题线索50余件;线下组织市县两级司法行政人员开展“进园区、访企业”活动,发放《涉企执法问题征集表》1000余份,覆盖全市重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凉州区创新“部门协同+网格走访”模式,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库,排查跨领域执法线索;组织基层司法所走访企业,回收700余份有效反馈,发现执法检查频次过高、处罚标准不透明等共性问题12类。古浪县依托“看古浪”“古浪普法”新媒体平台发布征集公告,点击量突破5万人次;在客运中心、农贸市场张贴200余张海报,开通“扫码即报”通道,3个工作日内办结商户反映的“重复检查”问题。天祝县在政务大厅、工业园区设立“营商环境意见箱”,结合12348热线和网络平台,收集涉企执法问题线索30余条,推动解决企业用工纠纷、证件办理等实际难题8件。
靶向发力
打造惠企服务“定制套餐”
武威市统筹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等专业力量,组建“法治服务团”深入园区开展“体检式”服务。针对企业用工合同漏洞、知识产权保护等共性问题,服务团开出“法律处方”,从完善劳动合同条款到建立知识产权存证系统,从规范安全生产流程到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已累计为20余家企业解决了实际难题。
“执法频次如何优化?”“处罚标准怎样更透明?”……民勤县推行“政企恳谈会”模式,联合工业集中区管委会走进武威金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职工代表面对面交流。企业提出的12条建议被当场梳理成清单,纳入专项整改台账。“这种‘现场出题、现场解题’的方式,让政策更贴近企业需求。”参会的执法人员表示。
清单管权
织密执法监管“制度笼子”
“执法人员上门时主动出示检查清单和证件,流程规范多了。”某企业负责人展示着收到的《涉企行政检查事项公示单》。武威市全面推行清单化管理,市县两级同步编制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理不合格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处罚裁量基准,实现“清单之外无检查、检查全程有规范”。
“我们要求执法人员‘无事不扰’,但企业有需求时必须‘有呼必应’。”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示制度倒逼执法单位“瘦身健体”,企业被检查频次平均下降40%,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
从线索征集到精准服务,从规范执法到长效护航,武威市正以法治“组合拳”为企业发展“清障减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推动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王建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