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金昌市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不断强化法治思维,着力夯实基础、精细管理、科技赋能、精准帮教,不断提升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由“管得住”向“矫得好”转变,为主动创稳全面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着力夯实基础 规范执法提效能
金昌市司法局推动制定《金昌市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实施方案》《金昌市社区矫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金昌市社区矫正协调联动工作细则》等多项制度,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将普法宣传工作贯穿刑事执行全过程,加大社区矫正法宣传力度,倾力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矩阵,线上利用“金昌普法”“金昌司法”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强化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效果,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社区矫正工作,营造学法用法依法开展工作的良好氛围。线下通过上门走访、见面教育、到所报到等方式,开展送法上门、送法到人普法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敬畏法律、尊重生命的意识。举办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执法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及时为50多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申领、变更执法证,全面推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执法行为更加严格。
着力精细管理 织密防线保安全
金昌市司法局与监所加强沟通联系,细化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罪犯交付接收和收监执行等环节程序,确保监所内外交付执行“无缝衔接”。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制定印发《金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类人员”监管帮教工作衔接配合的意见》,建立重点人员犯罪信息互通与失踪共同查找机制,加强脱管漏管排查。落实常态化点检制度,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核查和活动轨迹研判,实现“精准排查、精准管控、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案卷评查,通过以评促学、以查促改、以改促进,不断强化社区矫正案件监督管理。联合市、县(区)检察院定期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巡回检察,对社区矫正机构各执法环节进行综合督查评估,全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五年来,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共有50人次被训诫,28人次被警告,8人被提请收监执行。
着力科技赋能 智能体系助监管
金昌市司法局紧盯传统监管模式面临的“人少事多、手段滞后、风险难控”等突出问题,以“补漏洞、防风险、提效能”为目标,持续深化运用甘肃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系统,完善信息录入,强化线上同步流转办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齐驱并进。搭建市、区、所三级联动“电子围墙”,防止社区矫正对象不假外出、脱离监管。
积极推动信息数据共享,充分运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完善矫正对象数据录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流转,确保衔接管理无漏洞。大力推进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打造多位一体的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完善三区十八室设置及硬件设施配备,综合布局更加合理、设施配备更加完备、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全市集矫务通、在矫通、协矫通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三通”App实现全覆盖。
着力精准帮教 多措并举促融入
金昌市司法局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科学制定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年度任务清单,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道德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积极融入社会。
协同民政、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工作,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采用“思想教育+心理矫治”的教育矫治模式,帮助其改过自新。充分挖掘社会各阶层资源,全力推进社区矫正教育、就业、公益活动场所建设,多平台帮扶助推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五年来,落实社区矫正对象低保政策15人次、社会保险政策19人次、社会救助政策3人次,指导就业就学16人次。
社区矫正,不应当仅仅是监管与约束,更需要广大基层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坚守与执着。金昌市社区矫正工作将坚持以法律为尺、以关怀为灯,让每一粒曾经蒙尘的种子,都能在社会的广袤土壤里重新破土而出、迎风生长。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