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明珠闪耀法治之光 ——记金塔县司法局中东司法所

发布时间:2025-06-04 18:10:29     来源:甘肃法治报

金塔县中东镇,是闻名遐迩的绿色健康种子研发摇篮,也是金秋胡杨林层林尽染的观光胜境,与这片多彩画卷相映生辉的是扎根基层的金塔县司法局中东司法所。

近年来,中东司法所以“枫桥经验”为根系,以法治建设为沃土,通过构建多元解纷机制、特殊人群闭环管理、精准普法矩阵三大体系,打通基层法治工作“最后一公里”,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法治保障。2022年,中东司法所被评为甘肃省首批“枫桥式”司法所。

多元共治织密平安网

“真是太感激了!我年纪大了,行动也不方便,要不是司法所帮忙,这赔偿金哪能这么顺利拿到手,太谢谢了!”中东镇某村的一位老人感激地说。

2024年4月,一场意外火灾打破了中东镇某村的宁静。四户受灾农户中,暂居外地子女家的老两口因赔偿争议陷入僵局。中东司法所调解团队闻讯而动,历时10余个小时奔波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温度融化坚冰。”司法所调解人员小李展示着调解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调解心得。中东司法所积极争取镇党委、镇政府支持,组建了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热心公道的村民代表和专业精湛的法律人士组成的调解队伍,创新“三步调解法”:第一时间介入固定证据、运用“法理情”三维调解策略、建立回访跟踪机制,近三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20余起,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为基层社会稳定构筑了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矫治帮扶助航新人生

中东司法所强化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独创“五加五减”工作法:在法治教育强基、智能监管固本、公益服务塑新、精准走访提质、分类教育增效上做加法,在思想偏差纠偏、风险隐患清零、行为失范整治、执行疏漏堵塞、粗放管理转型上做减法,构建起“动态管理+

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的全方位矫正体系。

安置帮教工作中,中东司法所打造“司法+社会”的联动模式。通过衔接流程“无缝对接”、建立“一人一档”精细管理、走访排查谈话“全面覆盖”,定期组织开展“送岗位、送温暖、送法律”专项行动,帮助刑释人员重新扬起生活风帆。

2023年3月,安置帮教对象李某的生活遭遇重大变故,一度情绪消沉。为帮助李某缓解家庭破裂带来的负面情绪和实际困难,中东司法所启动“心理咨询+法律维权+政策救助”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助其走出困境,重拾生活希望。

普法春风润泽希望田

“我们疙瘩井农场离县城和集镇都很远,平时大家忙生产,学习法律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司法所到农场来普法,真的太及时、太有用了!”疙瘩井农场主老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疙瘩井农场距离中东镇集镇100多公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场内有50余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场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租金上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各类矛盾纠纷和法律风险也随之而来。中东司法所敏锐捕捉这一隐患,积极联合派出所、平安法治办在疙瘩井农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在偏远的疙瘩井农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普法课堂”打破了时空界限。

中东司法所创新“三个一”普法模式:组建一支由法官、警官、调解员构成的普法讲师团,打造一批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立一套“订单式”普法清单。“八五”普法以来,中东司法所开展“以案释法”巡回讲座56场,发放普法手册3.2万余份,培育“法律明白人”98名,让法治的种子在戈壁绿洲生根发芽。

站在新起点,中东司法所将继续深耕“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正如副所长张超所言:“我们要做新时代的‘法治播种机’,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乡间田野。”这颗戈壁滩上的法治明珠,正以坚实的脚步,续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