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抓监管 创新载体促矫正
嘉峪关构建“12345”社区矫正规范化工作体系
开栏的话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今日起,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在《甘肃法治报·司法周刊》开设“甘肃社区矫正工作五年回眸”专栏,集中宣传展示各市州、部分县(市、区)五年来社区矫正工作的亮点和成效,在全社会营造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全省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近年来,嘉峪关市司法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切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为工作主线,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工作重点,构建“12345”社区矫正规范化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智能化,有效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情况发生。
整合资源强阵地 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
嘉峪关市司法局对标“智慧矫正中心”考核验收标准,全面升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改造硬件设施,升级智慧化软硬件系统。
“一站式”服务。利用自助矫正终端等设备,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务,实现社区矫正对象信息智能采集,教育学习、请销假等环节自助服务,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效率。
“菜单式”教育。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嘉峪关市普法讲师团优势教育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展线下教育学习,使社区矫正对象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创新教育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教育学习,确保教育培训线上线下同步开展。
突出“智能化”监管。充分运用“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和“矫正三通平台”,发挥信息化核查功能,同时充分运用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办案平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管,实现“人防+技防”有效监管模式,切实提高了监管实效。
开展“贴心”矫治。借助嘉峪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优势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充分运用心理检测平台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对检测成绩较低、心理有负面倾向的社区矫正对象,邀请心理老师对其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疏导,既解决了社区矫正对象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又预防重新违法犯罪情形的发生。
社区矫正对象孙某长期从事煤炭销售加工生意,去年以来,孙某的生意大不如前,2024年5月孙某从许某某处购得一批煤炭,因种种原因,一直未向许某某付清货款,截至2024年10月初,孙某欠许某某货款51万元没有支付,2024年10月中旬,许某某偶然得知孙某为司法所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于是找到司法所要求司法所帮助其向孙某追要货款,司法所面对情绪激动的许某某,先进行了安抚,随即了解情况,在掌握孙某确实无力一次性还清货款的现状后,多次与许某某沟通,最终促使两人达成了分期还款的协议,圆满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
创新载体树品牌 深化教育矫正工作
突出教育矫正和心理矫治两大载体,积极打造嘉峪关市教育矫正工作品牌。
嘉峪关市司法局创新成立了嘉峪关市社区矫正启航讲师团。成立由19名具有专业法律基础、丰富实践经验、良好表达能力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组成的社区矫正启航讲师团,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菜单式、导向式、精准式”集中教育,按照每月1期的频次面向全部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学习。
创新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启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检测管理平台,根据工作实际开展心理服务,由矫正对象通过各自平台账号,在司法所内独立完成网上答题,将生成的检测报告归入社区矫正对象工作档案。
健全队伍夯基础 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持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力量,打造社区矫正“专职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小组、社会工作队伍”三支队伍。2021年成立了嘉峪关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统筹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成立由司法所、检察联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综治办组成的矫正小组,积极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有效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26名协勤人员全部充实到各司法所,负责协助司法所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基层社区矫正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动员、引导专业社工积极协助社区矫正机构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尹某某是新华司法所监管下的社区矫正对象。夫妻携手相伴共同走过了十六载的婚姻旅途。起初,生活里虽难免有些细微的磕绊,偶尔也会因言语不和产生摩擦,但这些小插曲并未对他们的感情基础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然而,自2024年王某某开始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跳舞视频后,夫妻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争吵变得日益频繁。冲突不断升级,甚至出现了家庭暴力行为,致使王某某多次无奈报警求助,整个家庭关系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困境。
2024年3月,新华司法所工作人员前往新华路派出所开展“两类人员”情况摸排工作时发现了这一情况,新华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联合大众社区、新华路派出所,针对尹某某和王某某的婚姻家庭纠纷展开调解工作。工作人员严肃告知尹某某,要时刻牢记自己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夫妻双方遇到事情应当冷静商量,决不能再出现家庭暴力的情况。尹某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会克制情绪,尽量保持冷静。同时,工作人员也劝诫王某某,考虑到尹某某对其在抖音、快手上发布短视频一事较为在意,为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今后尽量减少发布此类短视频。最终,在多方的努力调解下,双方表示今后会好好生活。同时,新华司法所还联合多部门多次调解,不仅化解矛盾,还对尹某某进行法律教育,促使其签订《零暴力承诺书》,有效维护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部门联动聚合力 构建高效协作机制
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四部门通力协作,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嘉峪关市社区矫正工作在日常运转中已形成分工明确、互联互通高效、相互合作的工作局面。近年来,在收监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工作中,司法行政机关对于违反管理规定,需提请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会商检察机关及时出具提请收监建议,检察机关核查相关证据材料,确定证据确实充分后出具检察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按时审理完结,裁定收监的,由公安机关执行,整个收监过程依法依规,顺利进行。四部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同时就工作职责、工作衔接、应急处置等事项进一步明确,通过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四部门联动,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高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把关提质效 确保工作规范开展
认真把好评估关。嘉峪关市司法局对各部门委托评估的人员,按照被评估对象居住社区确定评估司法所,要求管辖司法所按规定时限完成评估工作,充分征求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意见,最终形成评估结论。
细心把好衔接关。对按时报到的社区矫正对象认真查阅相关法律文书、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建立执行档案,坚决杜绝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迟报、缓报、代报事件发生,从源头上做好衔接工作。
用心把好监管教育关。认真执行宣告制度,明确相关管理规定,发放告知书、监管手册,做好教育培训,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按时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务,树立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
规范把好奖惩关。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明确了社区矫正对象奖惩具体行为,针对违反管理规定情形的,予以处罚,对于屡犯者,按照法律规定提出收监建议,绝不姑息放纵。
严格把好解矫关。社区矫正对象解矫的,由矫正对象本人提出申请,司法所出具矫正期间综合表现意见,经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确保程序、实体合法。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