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天水奋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5-04-25 16:17:21     来源:法治甘肃网

近年来,天水市司法行政系统立足人民群众所盼、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和司法行政职能所能,以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破难题、增动力、促发展,奋力开创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持续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在麦积区社棠镇郭坪村,有一个“柿柿如意”工作室,结合群众喜欢在柿子树下纳凉、休闲、赏景的实际,将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民间借贷等矛盾纠纷调解放在凉亭里、柿子树下,进行阳光调解。

据介绍,天水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形成“居民说事六步工作法”“1234工作机制”等一批行之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做法,“柿柿如意调解室”“虎林调解工作室”“老王调解室”等成为天水调解名片。

 此外,还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增至113个,专职人民调解员增至3197名。深化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对接,推动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24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各类纠纷16229件,调解成功率98.7%。

全面加强法律服务供给

前不久,武山县温泉乡东梁村3名务工人员四处奔波追索工钱无果后,找到秦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很快,法律援助律师帮助3人要到了工资。

天水市持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631个,实现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

与此同时,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指派、案件办理、案卷归档等管理制度,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畅通农民工、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法律维权“绿色通道”,做到应援尽援。常态化开展“法援惠民生”“结对关爱”“根治欠薪”等行动,提高新就业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能力。持续推进“一证一次办”“一事一站办”等减证便民措施,积极拓展增设办证点、远程办证等方式,切实提升公证事项办理效率。

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走进张家川县马关镇新义村法治文化广场上,群众在休闲健身娱乐之余,还能在这里学习村规民约和法律知识。

治文化广场把群众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使群众在休闲散步之余就能接受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熏陶。

天水市深入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特色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工程”,以法治力量护航乡村建设。全市累计创建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157个,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1.5万余名,指导培育特色法治乡村21个。扎实开展法治文化阵地“一地一品”建设和提标行动,全市建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8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宣传栏3400余个,农家法治书屋2500余个,实现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持续打造法治文化品牌,秦安小曲“两个女人一台戏”、张家川花儿“法雨沁阿阳”等法治文化作品频频出新,武山县“法治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普法”模式法治主题突出,让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感悟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通讯员 孙文静)

责任编辑:高富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