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法律的威严与温度
永登监狱办理的一起假释案件引发热议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永登监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造理念,尤其是办理严某某假释案件的事迹近日在《甘肃法治报》刊登后,引发社会各界热议,深刻诠释了法律的威严与温度,彰显了刑罚执行宽严相济的智慧,收到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法学专家盛赞这是对法治人性化的积极探索,社会公众则感慨是司法温度的传递,各方声音交织,共绘这一热点话题的多元图景。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宗宪表示:“十分赞赏永登监狱主动作为推进假释的做法,研究和实践都证实,假释在多方面都优于减刑,应该依法不打折扣地适用。社区矫正的实行,也为假释期间的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多方设限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假释适用率极低,甚至不断降低,这是很不合理的现象,是对宝贵法律资源的极大浪费,应当彻底改变。希望有更多的监狱以及检法机构像本文中提及的刑事司法机构那样,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准确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施行假释制度,让这种制度真正发挥有益作用。”
甘肃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屈耀伦说:“甘肃省永登监狱通过假释之路,展现了监狱工作在法度与温情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司法实践中,既严格遵循法律条文关于假释的规定与程序,又不僵化刻板,而是将法律的刚性与人文关怀的柔性有机结合。监狱在处理严某案件时,通过依法依规的调查、评估等一系列程序,在确保严某某符合假释条件且社会危害性可控前提下,为其假释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友善’‘和谐’的价值观得以彰显。在严某儿子身患重病急需其骨髓配型与移植的艰难时刻,监狱未机械地遵循常规执法路径,而是秉持生命至上理念,积极主动地探索假释可能性并付诸行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是友善对待罪犯及其家庭困境的直接表现。它不仅着眼于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更是从社会整体和谐稳定的宏观视角出发,避免因家庭悲剧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和谐融洽,体现了构建美好社会关系的内在要求。监狱的这一举措,为其他监狱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生动的案例。期待永登监狱继续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务实的行动,为我国的监狱工作树立典范。”
兰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于福文表示:“永登监狱的这种尊重生命和尊严的做法,让服刑人员在困境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不仅体现了我国司法实践的人性化关怀,还展现了服刑人员通过改造获得新生的可能性。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对生命的尊严、法律的敬畏和人性光辉的闪耀。请共同为这条充满阳光的救赎之路点赞!”
甘肃省监狱管理局民警张文伟说:“假释制度对于促进罪犯改造工作和减轻监狱监管压力,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破解制约假释适用的体制机制问题,顺畅假释案件办理和假释人员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工作机制,统筹使用好减刑、假释两种刑罚变更措施,依法推进假释适用,发挥好假释在激励罪犯积极改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更加有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
甘肃省永登监狱执法监督员陈元戎表示:“永登监狱假释之路尽显司法人性化光辉,这是一条充满阳光的救赎之路,给予服刑者新生希望。假释制度能够更有效地激励改造,促其认罪悔悟,如心灵灯塔,引领罪犯重回正途,融入社会开启新篇。”
甘肃省勇盛律师事务所律师石钟元说:“永登监狱在这起案件办理中,不仅体现了法律的温情和人文关怀,还展示了假释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和人性化,确保假释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帮助服刑罪犯重新融入社会,使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得以有机统一,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严肃,又展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网友萱草含春说:“司法之美只有与人性之美合理结合,才能绽放出美丽的正义之花!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读后让人情不自禁地为敢于担当、司法为民的甘肃司法人员动容!我也是一名在司法战线上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一名老兵,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虽然艰苦而又枯燥,但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必须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于小节处显真章,读了这篇文章,真的很感动。”
永登监狱办理的严某某假释案件,是以人为本教育改造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以心换心,倾听服刑罪犯的心声;以行践诺,解决服刑罪犯的实际困难;以法为纲,引导服刑罪犯走向新生。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造理念,首先在法律层面得到了充分体现。监狱在处理严某某的问题时,始终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办事。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既保障了服刑罪犯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权威。
从政治层面来看,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神圣使命。监狱通过积极的救助和改造工作,化解了服刑罪犯家庭的重大危机,避免了可能因家庭问题引发的情绪波动和不稳定因素,向社会展示了我国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性化,提升了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在社会层面,严某某案件的办理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高度赞誉。这充分表明,监狱的执法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有助于消除社会对监狱工作的误解与偏见,促进社会公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与尊重,营造了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
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人心的力量;执法不是机械的操作,而是充满人性关怀的善举。愿这股正能量如春风化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与温暖,共同为建设法治社会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高富强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