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一强戒所创新打造戒毒康复“2+3+3”模式 点亮戒毒康复人员希望之光

发布时间:2024-11-27 15:43:11     来源:甘肃法治报

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近年来,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紧盯“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戒毒工作目标,依托甘肃省司法行政戒毒康复中心,探索形成甘肃戒毒康复“2+3+3”模式(“2”即创新“中心+企业”深度融合的戒毒康复管理模式;“3”即发挥戒毒康复中心“安全岛”“救助所”“中转站”职能优势;“3”即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构建自我、家庭、社会三个支持系统),点亮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希望之光,为司法行政戒毒康复工作主动融入毒品问题综合治理大局提供了甘肃方案。

规范管理,打造戒毒康复“安全岛”

戒毒康复中心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综合办公区、医疗服务区、教育矫治区、康复指导区、生活服务区、就业安置区六大功能区块;选齐配强专业力量,干警中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专兼职教师3名,专业医师2名;采取协议化收治、公寓化住宿、社区化管理、校园化生活、工厂化就业运行模式,对康复人员实行免费食宿,公寓、食堂、超市、广播电视、健身器材等生活设施配备齐全,让康复人员安居于此、安心康复。

戒毒康复中心建立制度机制50多项,涵盖人员收治管理、生活起居、生产劳动、戒治康复等工作全链条。同时,建立“日排查、周分析、月研判”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康复人员进行风险研判,按照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规范日常安全检查、尿液检查及涉毒可疑情况处置等环节工作,坚持进门必检、定期普检、随机抽检、周界巡检,织密毒品防控和安全管理体系,为康复人员创造安全无毒的戒治环境。

探索创新出戒毒康复中心与企业双层管理、一体考核的“双轨一体”管理机制。康复人员日常生活期间由中心负责管理,接受专业的教育矫治、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上班期间由企业按照员工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每月对其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康复人员的奖金分配、岗位晋升直接挂钩,实现了场所安全稳定和企业经营稳步提升的“双赢”局面。

就业安置,搭建社会帮扶“救助所”

2016年,戒毒康复中心积极引进社会企业——兰州宏伟食品有限公司,并签订合作协议,由戒毒康复中心为企业免费提供厂房用地及其他功能性用房,企业为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共同为戒毒康复人员打造从戒毒治疗到职业技能培训再到就业安置的全方位服务平台。

严格按照同工同薪原则,康复人员与企业同类岗位工作人员实行相同的报酬分配办法、获得同等的岗位晋升机会。10多名康复人员先后成长为销售经理、质检部长等中层管理人员。

同时,利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指导教育广泛宣传推介戒毒康复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有意愿人员来中心接受戒毒康复和就业安置。主动联系全省各地公安禁毒和司法行政部门,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和面对面交流,重点针对“三无”人员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展示戒毒康复中心在戒毒治疗、操守培养、就业安置、社会融入等方面的优势和成效,不断扩大人员收治范围。

操守保持,畅通回归社会“中转站”

戒毒康复以康复人员体质测试评估结果为依据,开具符合个人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通过对各阶段基础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管理和跟踪记录,做到有的放矢开展康复训练工作,增强康复人员体质。

发挥场所医院专业优势,帮助康复人员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巡诊、问诊和诊疗,组织开展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中医按摩等活动,巩固戒毒康复成果。充分利用戒毒康复中心资源优势,常态长效为康复人员提供禁毒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咨询、心理辅导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和预防复吸训练,帮助康复人员构建自我、家庭、社会“三个支持系统”,助力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康复后实现再就业,进一步巩固戒毒康复成果。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