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凉监狱认真落实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紧扣主责主业,着力提升教育改造工作效能,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工作新思路、新举措,全力推动教育改造工作向深层次、实效化迈进。
严格执行“5+1+1”教育改造模式
“三课”教育得到有效落实
平凉监狱利用每周一集中教育日和晚间教育时间,同时利用春节、五一、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罪犯刑事、行政奖惩等各种时机,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每季度一个专题教育,强化罪犯“五认同”“五树立”意识。常态化组织罪犯开展唱国歌、升国旗、现身说法、反思忏悔罪行、行政奖惩等仪式,促使罪犯认罪悔罪,激发改造动力。
注重发挥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授课内容、课程设计、教学目标、设施配备等方面精心安排,全面保障,确保教育效果。从入监两年的文盲罪犯,通过扫盲教育全部实现脱盲。监狱积极争取平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近年来相继开办了砌筑工、电工、服装加工、电焊工、中式面点、中式烹饪、保健按摩等多个技能培训班,临近刑满释放的罪犯参加培训,取证率达98%以上。监狱还结合罪犯劳动岗位,开展服装加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劳动竞赛活动。
狠抓罪犯网络视频教育中心深度运用
拓展教育广度深度
平凉监狱依托电教中心电视和广播两个平台,初步实现政治改造的时效性、监管改造的精准性、教育改造的便捷性、文化改造的多样性、劳动改造的实用性、罪犯改造的统一性。剪辑制作教育视频片80余部,制作监狱审委会关于减刑假释、改造积极分子公示视频片6期,确保视频网络教育在“管用”方面达到覆盖政治教育、覆盖文化教育、覆盖技术教育、覆盖出入监教育、覆盖个别教育、覆盖法律援助、覆盖狱务公开。
成立罪犯集中教育课研组,外聘平凉市司法局、公安局、社会和劳动保障局16名讲师进行授课,监狱讲师队伍扩充至94人,优质课件共享率达100%。
将罪犯仪式教育拍摄成专题片定期在狱内电视反复进行播放,组织各监区对仪式教育内容进行落实,对狱内重新犯罪、严重违规违纪罪犯宣判、集体警示教育、罪犯减刑宣判等重要内容录制成片,在全狱内反复播放,确保仪式教育成为罪犯日常教育改造生活的固化内容来落实。罪犯仪式教育专题片被省局转发全省监狱进行推广。
抓实罪犯出入监教育和养成教育
净化狱内改造环境
平凉监狱抓好出入监教育,把好“两头”。监狱建成罪犯入监教育中心和出监模拟实训中心,并依托两个中心抓好罪犯出入监教育。修订完善出入监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甘肃省平凉监狱罪犯入监教育专档》和《甘肃省平凉监狱罪犯出监教育专档》,印制出入监教育手册1000余册。
全面推行入监教育“五步”教学法,重点开展认罪服法、行为养成、政策法规、监规纪律、健康服刑指导、改造前途、优秀文化、安全常识等十项教育和考核。进一步规范出监教育,重点进行法律法规再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就业形势指导等。
充分发挥出监模拟社会实训中心的功能作用,罪犯出监前集体进行模拟实训。主动邀请当地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治安、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解读;举办刑释人员就业推介会,邀请服装生产、建筑、餐饮等行业单位进行就业推介,与即将刑释罪犯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书,为罪犯刑释后顺利回归社会奠定了基础。
强化罪犯行为养成教育训练,以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为抓手,强化罪犯行为养成各项管理工作,通过开展罪犯队列会操、行为规范养成竞赛、歌咏比赛等“三项竞赛”活动,以学促练、以赛促训,使竞赛和训练成果渗透到罪犯学习、劳动、生活的各环节、全过程。
深入开展“一监区一品牌”文化创建工作
以文化人促改造
平凉监狱依据标准化监区创建不断完善文化硬件设施,对监区文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布置,将“八德”“八礼”“八勤”“二十四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平凉监狱“忠诚尚法,守正创新”监狱文化元素和“一监区一品牌”文化元素充分融合进罪犯监舍及生产区文化布置中;深入开展一监区一品牌及书香监区创建。监狱先后举办监区文化品牌创建展示活动6场次,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陇东文化等,通过将文化与罪犯日常改造紧密结合,彰显“一监一特色、一区一品牌”文化特色。
与平凉市电视台专题部及崆峒武校合作,编研出易于修心正念的《崆峒养心操》,在全体民警和罪犯中推广练习。编写罪犯改造《三字经》,组织全体罪犯进行背诵,开展“书香监区”创建和阅读朗读活动,组织图书进监区及图书交流,2个监区获得“书香监区”命名,40余名罪犯评比为“书香个人”。让罪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树立自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自我,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积极向上力量,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不断增强法治信仰,在监狱文化的熏陶中走向新生。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多措并举主动创稳
平凉监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主动创稳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召开罪犯矛盾化解专题工作推进会议,探索应用“4679”工作法推动罪犯矛盾化解工作走深走实,即坚持遵循矛盾化解4项原则,健全四级矛盾排查化解机构,即监狱建立“和畅空间”矛盾化解调处工作室,对监区难以化解的矛盾发挥多部门、狱内外联合优势进行集中调处化解,监区建立矛盾化解工作站,分监区成立矛盾排查化解小组,分队成立罪犯矛盾化解协助员,在具体工作中落实预防、排查、报告等6项工作机制和7步工作法,采取9种调处方法进行矛盾调处,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分监区,大事不出监区,难事不出监狱”,力争通过建立实用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将狱内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充分发挥个别教育转化工作效能,坚持“一人一策”,严格落实“十必谈”规定,增强个别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帮教体系。积极借助社会力量,缩短罪犯与社会的心理差距,运用亲情感化、教育、转化罪犯,与罪犯亲属签订帮教协议900余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对平凉、庆阳、定西籍40余名重点罪犯开展亲情帮教和走访,邀请罪犯亲属进监帮教5次。
深入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和危险性评估
重塑罪犯健康人格
平凉监狱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以“认知行为治疗”“正念放松训练”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员、民警危险性评估业务、罪犯心理互助员等业务专题培训。邀请专业教授为民警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常态化组织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先后组织开展主题团体辅导活动38场次,参加罪犯3107人次,引导罪犯疏导不良情绪。
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专题心理矫治活动,以“周建中心理矫治工作室”为主体组成课题矫正团队,制定具体的矫正实施方案,并计划有序推进预防矫正的实施。通过举办罪犯心理情景剧比赛,努力达到“一出心理情景剧,讲述一个心理故事,教育一片罪犯”的目的。
建立黄丝带帮教基地长效机制
推进帮教活动走深走实
为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教育引导在押服刑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早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因素和积极力量,平凉监狱与民盟平凉市委会制定了《民盟平凉市委员会、甘肃省平凉监狱“黄丝带帮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黄丝带帮教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多方协作、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守正创新的四项原则和工作长效机制。在开展教育帮教、文化帮教、法律帮教、技能帮教、救助关怀和建言献策6个方面拿出了具体措施。
2月5日,民盟平凉市委员会主委陈文一行,携陇东书画院、平凉四中、平凉十中6位盟员专职书法教师开展春节前文化帮教活动,活动中民盟与平凉监狱民警、罪犯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春联300余副;帮教活动恰逢平凉监狱罪犯“新生文化节”监区迎新春文艺汇演,一监区罪犯通过自编自演的精彩文艺节目,向帮教团成员呈献了一台文化大餐,展示了平凉监狱“一监区一品牌”文化创建的成果和罪犯教育改造的成果。4月22日,平凉监狱、民盟平凉市委会举行“黄丝带帮教”基地揭牌仪式。
民盟平凉市委会先后3次开展送法进监区活动,邀请甘肃晨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就民法典基本要点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联合开展百名母亲进监帮教活动。5月13日,由民盟平凉市委会邀请平凉市相关艺术团体、帮教志愿者与部分罪犯亲属共同进监开展文化帮扶与指导,并共同进行文艺交流,缓解服刑罪犯的改造压力,挖掘自身潜力,激发改造热情。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李晓云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