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酒泉监狱构建起以专家工作室为牵引、监区工作站为依托、分监区工作点为基础的三级教育改造体系,形成了监狱主导、家庭协助、社会参与、罪犯互促为一体的教育改造新格局,深入推进片区模块化管教模式,不断探索拓展更为多元、更为有效的教育改造途径,携手社会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化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罪犯改造质量稳步提升。
亮点一:建立层级网格体系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酒泉监狱以监狱个别教育工作室为抓手,聘请了6名省级个别教育专家和3名科室工作骨干以及监狱个别教育专家28人,充实和加强个别教育队伍,建立监狱、监区、分监区三级个别教育网格体系,通过专项业务培训和召开个别教育工作座谈会等形式,不断提升监区民警业务能力;以酒泉市司法局驻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为着力点,运用“枫桥经验”及时调处化解罪犯在改造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困难救助、社会帮教工作,构建起“专家工作室、能手谈话室、律师调解室和信息收集点”四维个别教育体系,有效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亮点二:细化改造质量评估完善改造评价体系
酒泉监狱教育改造科开展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调研,对罪犯改造好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把真正改造表现好、能够起到引领改造风气的改造积极分子通过科学考评筛选出来,从而构建起个体改造引导群体积极改造的良好改造氛围,经过多轮调研,制定出台16条评价标准。结合心理评估结果,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罪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累计开展心理团辅8场次,心理健康教育20课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4例,有效缓解了罪犯不良情绪,稳定了改造秩序。
亮点三:互监助学促脱盲分类施教提素养
酒泉监狱对所有新入监罪犯进行文化程度摸底测试,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罪犯,按照各自文化层次分别编班,开展文化教育,同时对文盲罪犯精准开展一对一助学活动,通过落实罪犯2+1包夹互监助学制度,结合改造实际安排文盲罪犯书写一封家书、思想汇报等,每月开展一次测试,每年开展两次闭卷考试,有效提升罪犯脱盲质量。
亮点四:建立“六送六帮”帮教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帮教工作
酒泉监狱与民盟酒泉市委会签订“黄丝带帮教”协议书,建立“六送六帮”帮教机制;聘请11名公益律师常态化进监开展法律援助和普法宣传工作,提升罪犯法治意识;联合酒泉市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等八部门印发《酒泉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润心”关爱示范引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将罪犯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子女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与高台县司法局联合开展“亲情帮教助新生,暖心关爱促改造”暨“三无”罪犯送温暖活动,为罪犯积极改造注入新的动力。
亮点五:技能培训纳入地方规划 助力罪犯回归就业谋生
在酒泉市司法局的协助下,酒泉监狱将罪犯职业技能教育以文件形式纳入酒泉市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狱内酒泉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功能作用,利用周一教育日集中组织罪犯开展车工、电工、焊工等技能实训,为刑释回归就业谋生打好基础。148人参加甘肃省第26技能鉴定所组织的服装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率92%,为罪犯回归就业谋生提供了保障。
亮点六:拓展“双延伸”帮教助力罪犯顺利回归
酒泉监狱与酒泉市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开展远程视频“双延伸”帮教活动实施方案》,借助远程视频会见系统,构建“社会帮教向监狱延伸、监狱教育向社会拓展”的“双延伸”联合帮教体系,已实施刑释前帮教3人,帮助刑释人员解除了回归社会和家庭前面临的实际困难及问题,为刑释人员出狱后顺利融入社会,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夯实了基础。
亮点七: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开发敦煌文创产品
为深入推进敦煌文化进监项目,酒泉监狱邀请专业书法老师量身打造敦煌汉简书法教程,组建监狱文创开发团队,开发敦煌文化特色简牍书法、绘画等系列文创产品,推动文创产品进楼道、进监舍、进展馆等活动,极大丰富改造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培养了一技之长,提升了改造质量。
责任编辑:吕淑梅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