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甘肃网讯(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通讯员 刘晓萍)为进一步加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心理矫治攻心治本的效能,推动监狱心理矫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武威监狱“徐咏梅心理矫治工作室”成员进入监区,运用访谈、“房树人”绘画测试等方式对罪犯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经过综合分析研判,针对罪犯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和当前的主要诉求,制定详细的心理辅导方案,开展成长型罪犯心理辅导活动。
此次活动以“解压释怀放飞心情”为主题,以递进式成长型心理辅导的方式呈现,对同一批罪犯通过“遇见自己、善待情绪、走近彼此”三期独立成章又内在密切相连、层层递进的单元化心理辅导,使罪犯在自我探索中了解人的各种情绪及行为,学会调适情绪的方法,在慢慢与情绪和解的同时,掌握如何正确释放心理压力,逐渐形成乐观、自信、友爱、宽容、积极的良好心态,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咨询师以“现在的我、曾经的我、未来的我”为主线,用通俗易懂、贴合实际的事例向罪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罪犯开展团体活动打下理论基础。团体活动通过“我会画”的破冰活动,让罪犯在嬉笑声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营造了放松温暖的活动氛围;主题活动“十个我”引导罪犯进行自我探索,帮助罪犯正视自我,做到对自己坦诚相待、真诚接纳。
心理咨询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层层递进,从“自我需要”出发,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情绪”话题,以讲故事的方式让罪犯认识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在接下来的团体活动中,通过充满趣味的“桃花朵朵开”“情绪猜猜猜”引导罪犯更加直观地感受情绪,主题活动“情绪小瓶子”让罪犯在写下近期情绪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自身情绪背后的需求,进一步接纳情绪。
心理咨询师通过讲授人际交往“黄白金法则”的运用,结合“团队建设”主题活动,帮助罪犯活学活用,进一步活跃了团体氛围,激发了罪犯的能量与热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在与他人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罪犯陈某说:“之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通过三期活动,对我帮助很大,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