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民心 枝叶总关情 ——记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张掖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4-05-29 11:44:43     来源:甘肃法治报

近年来,张掖市司法局牢固树立为民宗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要素融通,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2024年,张掖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创新工作举措,做实做优公共法律服务

坚持打造便民化服务平台。张掖市司法局制定《张掖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资源,高标准、高水平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区)级6个,乡镇公共法律站点66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753个,精准对接群众法律需求,开展“订单式”服务、“菜单式”供给。

(QYE,司法周刊668期 配图)一枝一(32310609)-20240529114532

张掖市司法局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活动(资料图片)。

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实施“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战略,推进12348与12345双线并行,建成网络热线服务平台8个,构建起“人工智能+法律服务”新型法律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随身办”,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能得”。

打通全覆盖服务链条。针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相对集中于市县区城市和市场化有偿服务领域,乡镇、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短缺的问题,积极健全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法律工作者”制度,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顾问、民警亮名、定时、定量、驻点服务模式,定期到村(社区)驻点开展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依托已建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近三年办理公证18891件、司法鉴定6601件,为群众提供咨询1.2万多人次。

践行为民理念,暖心书写“枝叶情怀”

在服务民生中显担当。张掖市司法局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努力打造网络全覆盖、对接全方位、经费全保障、监督全过程,宣传零死角、申请零障碍、服务零投诉、使用零违规的“四全四零”法律援助工作格局,全市建成法律援助中心7家,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2021年至2024年4月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694件,提供法律咨询10万余人次。

在专项行动中见作为。广泛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开辟绿色通道,三年来,共办理农民工欠薪讨薪案件2476件;积极主动介入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组织律师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帮助12家银行追回逾期贷款1400余万元,化解逾期债务债权纠纷438件。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不方便外出、身体残疾等特殊群体推行“送达公证”“上门鉴定”等服务模式,累计开展惠民活动200多次,受惠群众300多人次。

在提升质量上求突破。严格履行行政监督指导职能作用,教育引导全市公共法律服务队伍树牢为民理念、树立良好执业形象、规范从业执业行为、提升服务标准质量,以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全力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

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服务中心大局

积极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张掖市司法局印发实施《张掖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实施方案》,创建“同心·张掖律师服务团”等服务品牌,坚持“关口前移”,打造由律师服务团、律师、企业三方采取“共签协议、专人负责、团体配合”的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预防化解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隐患。仅2023年,全市37家律师事务所联系服务企业230家,召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座谈会91次,开展“法治体检”187场次,现场提供法律咨询1390人次。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出“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四级七天调解法”“一碗奶茶调解法”等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平安中国”栏目专题报道,在全省学习推广。近三年来,全市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6107件,调解成功35610件,调解成功率达98.62%。

主动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向司法部、省司法厅争取,于2023年6月25日,成立了河西五市首家、张掖市第一家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开展植物损害、森林系统损害、湿地系统损害等生态系统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为巩固全市生态环境整治成果和预防环境损害提供法治支持和保障。

加强法治人才储备。严格落实司法部“十个百分百”和“五有”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张掖考区考务工作,连续6年实现了考务管理“零差错”、考场秩序“四安全”和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工作目标。张掖市司法局连续4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表现突出单位。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法治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