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宁县司法局高举司法为民旗帜,认真践行法律惠民理念,全力以赴夯阵地,不遗余力拓渠道,多措并举强业务,合力攻坚提质效,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静宁县司法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工作先进单位;2024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平台建设 全力夯实“主阵地”
静宁县司法局围绕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广大群众实际法律需求,持续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触角,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阵地。自2021年以来,先后建成县公共法律服务大厅1处、机关法治文化长廊500平方米,以及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校园等22处;认真落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完成雷大、三合等25个基层司法所和25个公共法律工作站、中心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任务;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争取天津市司法局对口援建资金,新建司桥席湾、城川吴庙、界石继红村级法律服务工作室3处,并建成静宁县法治培训中心,全县法律服务宣传阵地集群初步形成。双岘镇长岔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界石铺司法所被省司法厅命名为甘肃省“枫桥式”司法所。
聚焦体系搭建 着力构建“主渠道”
静宁县司法局立足“为民便民惠民”工作思路,依托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引导法律服务力量全面入驻,形成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治宣传和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优质法律服务平台。按照“统一进驻、规范设置、定期值班”要求,依托乡镇司法所和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服务窗口,配备专人在窗口值班提供法律服务;在全县333个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并公示法律顾问姓名及联系电话、工作职责,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三级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行智慧法律服务方式,大力宣传推广“静宁司法”等网络平台,定时开展普法宣传和以案释法工作,打造“窗口化、一站式”网络平台,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静宁司法”近年来综合影响力稳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聚焦人才队伍 用力配强“主力军”
静宁县司法局聚焦“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要求,积极打造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注重法治人才培育,为建设法治静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县现有执业律师38人,实习律师6人,律师队伍规模居于平凉市前列。落实“村(居)法律顾问”制,从全县律师行业中严格筛选30名律师分别担任全县333个行政村“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建强“村社法律明白人”队伍,实现了一个自然村一名“法律明白人”全覆盖目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签约律师”制,积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签约律师工作机制,2个律师事务所的38名律师与全县乡镇事业单位签订法律顾问合同,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学校与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单位交流沟通,聘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25名,发挥专业指导和引领作用,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
聚焦提质增效 合力打好“主动仗”
静宁县司法局始终秉持法律服务为民的宗旨意识,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推广线上申请、受理、审核,让当事人少跑腿、数据多跑路。2023年和2024年分别开展“法润静宁”春风行动、春雨行动,陆续开展普法“五大行动”,举办法治宣传活动68场次、法治讲座179场次,轮训“法律明白人”1600余人次,刊发各类普法信息700余条,推送普法短信120万余条,发放围裙、纸杯等宣传赠品及普法资料6.3万份,制作宣传展板80个,受教群众11万人次。安排协调律师走访民营企业167家,为企业提出预防风险、解决纠纷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近3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70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84.19万元,办理公证事项535件,全县法律服务机构年均接待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龚利芳)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