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五项举措” 助推“五个提升”
——平凉监狱高质效隐患排查护航高质量安全发展纪实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龚利芳
近年来,平凉监狱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奋力推动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监狱企业顺利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复审,监狱消防站2023年被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工人先锋号”。
“四项机制”拧紧责任链
在层层担责、人人尽责中推动履责效能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的基础和前提,聚焦“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四张清单”,健全“四项机制”。
坚持统一领导,健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建立领导安全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监狱主要负责人对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直接安排部署、重要问题直接协调解决,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分管领域和联系监区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坚持齐抓共管,健全部门监管责任落实机制。建立部门隐患排查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修订完善《平凉监狱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制度机制8项,为各部门厘清职责、落实责任打牢制度基础。
坚持人人尽责,健全全员直接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全员自主排查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编制指导性文件4个,实施“定岗、定责、定人、定措施、定考核”的“五定”隐患排查责任落实法。
坚持严考细评,健全量化考评机制。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清单、考核清单,健全安全生产逐级约谈机制,对隐患排查不深入、整改不到位的,及时约谈督办。
“四式教育”上好赋能课
在宣传入心、教育入味中推动隐患排查本领进一步提升
着力培养民警职工善于发现隐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健全安全培训机制,以“四式”教育推进全员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不断增强。
“菜单式”教育让培训更“对味”。立足安全生产培训要求,结合隐患排查实际需要,实行监区“点单”、科室“配餐”的培训模式,打造“体悟实训”课堂,探索民警职工“入职、转岗、晋升”全过程、罪犯“入监、改造、出监”全周期和项目施工人员“入场、现场、转场”全流程教育培训机制。
“专家式”教育让培训更“够味”。邀请应急、消防、电力、食药专家进监狱开展安全培训,重点学习风险辨识评估办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鼓励民警职工报考“两师一证”,2名民警取得国家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化管理水平。
“案例式”教育让培训更“入味”。建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案例库,以“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警示教育和专题研讨,切实做到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班组式”教育让培训更“有味”。探索实施班前班后黄金5分钟培训新模式,落实班前安全宣誓、安全提示、班后总结讲评,扎实做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由“他律”向“自律”的思想转变。
“五项治理”攻坚风险点
在对标查摆、对点整改中推动隐患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聚焦八大安全领域,紧盯用水、用电、用气、防火等重点内容,着力推动“五点发力”,构建动态清零、闭环管理的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机制。
摸清风险点,推进靶向治理。探索实施隐患排查“6434”工作机制,运用“六项检查法”、构建“四个一”流程、建立“三个清单”、强化“四改”措施,结合“双重预防机制”3223体系建设,明确28个方面155项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926条、隐患排查清单322项,悬挂风险告知牌12个、风险四色图及管控清单图18个。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建立完善安全风险数据库,有序推进数字化双重预防项目建设。
找准突破点,推进源头治理。坚持以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安全能力升级,不断夯实安全稳定之基。搭建支撑点,推进智慧治理。以标准化监区建设为契机,引进全自动模板机等3类自动化设备,安装罪犯点名、设备管理等6套智能软件系统,以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推动风险动态监测、提前预警、有效管控。
探索创新点,推进高效治理。围绕民警执勤值守、罪犯管理、安全管理、应急处置等4个方面27个风险点,探索建立《甘肃省平凉监狱安全管理现场风险点管控工作指引》;以新举措推进安全治理能力新提升。
抓住关键点,推进专项治理。积极构建“专题部署、专业培训、专家会诊、专项整治”一体化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有序开展,制定量化指标和责任清单,推动“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实落地,深化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供电、食药等部门联创共建机制。按照“五定”要求,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实现事故隐患“闭环式”整改,促进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
“五化建设”促进大联防
在快速反应、迅速行动中推动隐患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过硬的应急能力作为隐患治理的最后防线,做到应急救援发现得了、报告得上、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突出应急预案精准化。健全“1+12+9”应急预案体系,以更加完善的预案保障更加有序的应急管理。突出应急合力最大化。统筹推动专职消防队、特警队、兼职消防员等应急力量融合机制建设,持续推动驻地消防救援等部门“三共”建设。突出应急保障规范化。积极推进消防站“两室一队”建设,及时配备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电气设备红外热像仪、燃气泄漏报警器等专业设备,推动应急物资分区分类规范管理,9名专职消防队员持证上岗。突出应急指挥高效化。健全完善指挥中心职能,推动监狱“两级”指挥机制建设,探索实施指挥调度72项指引,发挥“中枢”作用,实现对紧急事件的快速上报、统筹调度、联合行动、统一指挥、迅速处置。突出应急能力实战化。构建应急演练有计划、有方案、有评估、有总结“四有”模式,开展监狱级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参加“铸忠诚警魂”消防处突实战化演练,着力打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队伍。
“五管十防”织密监管网
在精准监督、精密防控中推动隐患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
坚持把严格规范的监督管理作为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到位的重要举措,主动配合厅局有关部门上级监管、执法监管部门属地监管、平凉市检察院巡回检察,着眼监督机制、着力监督重点,探索实施“五管十防”监管模式,推动监管措施条条落实。
聚焦重点作业,强化安监部门“综合防、督促防”的综合监管。探索实施危险性作业安监部门、所在单位、作业单位现场确认等“七个确认”管控模式。
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业务科室“专业防、经常防”的部门监管。紧盯消防、用电、危化品、燃气、特种设备、建筑安全、项目施工、食药等“八个安全”,业务科室坚持职能定位,发挥专业优势,邀请专业部门,开展专项安全检查。
聚焦重点工具,强化监区“三级防、全面防”的直接监管。实施劳动工具身份码管理,依托设备管理系统,对链化及库存工具进行身份编码,实现“一机一扫有编码、一码一人有溯源”和剪刀双链化的管理模式。
聚焦重点场所,强化警务督察“重点防、每日防”的日常监管。依托警务督察“1+1+1+8”工作体系,紧盯锅炉房、变配电室、充绒房等较大以上风险场所,实行指挥中心线上监管全覆盖、警务督察部门线下监管无死角。
聚焦重点工作,强化纪委“监督防、监察防”的问责监管。紧盯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问题整改、作风纪律强化监督,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以有力的政治监督强化保障落实,倒逼安全管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
责任编辑:高富强
1.本文为法治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法治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